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粽箬
作者:劉仁前      更新:2015-12-15 14:49      字數(shù):1225
    故里多蘆蕩。鴨知水暖時節(jié),沉睡了一冬之后,蘆蕩漸漸有了生機。蘆芽止不住地竄出水面,嫩綠嫩綠的。浮萍、水花生之類,漾出蘆蕩。幾經(jīng)春風春雨,蘆蕩便是碧綠綠的一大片,滿眼盡是蘆葦子,鋪向天邊。漸闊的葦葉在春風里擺動著,“沙沙沙”地響。野雞、野鴨飛進來,小鳥、小雀飛進來,這兒一群,那兒一趟,嘰嘰啾啾地叫,挺悅耳的。不時有幾只燕子,剪水而落,停在蘆蕩的淺灘上,啄些新泥,之后,飛到尋常百姓家去,盡心營造自己的巢。

    這一帶,蕩里的蘆葦子很是肥美,桿兒粗粗的,葦葉兒闊闊的。五月端午節(jié)前,便有姑娘媳婦,三三兩兩,劃了小船到蕩子里來打葦葉。這打下的葦葉,專作裹粽子之用,當?shù)厝朔Q之為“粽箬”。

    粽箬從蘆葦桿上打下之后,需一把一把的,扎好,放到籮筐里,之后,到城里街上去賣。在家鄉(xiāng),賣粽箬,多是女子所為,且不是一人獨做。而是三五個甚至十來個女人,搭成幫,蕩了小木船進城。

    端午節(jié)前的縣城,賣粽箬的女人,隨處可見。她們挑著青篾小籮筐,走在青磚小巷之上,一溜兒軟軟的步子,楊柳腰,青竹小扁擔在肩頭軟悠悠的,直晃。時不時地,有女人亮開嗓子吆喝幾聲:“賣——粽箬格——”“賣——粽箬格——”嗓音兒脆甜甜的,軟酥酥的,叫人流連。

    賣粽箬,有這般沿街叫賣的,亦有擺地攤賣的。粽箬裝在一只小木盆里,木盆旁邊備個小水桶,賣主適時給粽箬灑些水,那粽箬看上去水淋淋的,青滴滴的,難怪女人干這營生才相宜呢。

    地攤上,除了賣粽箬的,還有賣艾的,賣昌蒲的,也有賣紅蘿卜的。長長的一條龍擺下來,占滿了整個巷子,聽憑過往客人挑選。要想買粽箬的話,花幾分錢便能買到一把了。尋常人家三五把粽箬,過個端午節(jié),便足夠了。鄉(xiāng)里人,想得頗開,這粽箬從蘆葦蕩里打下,除了花些工夫,并沒費什么神,一年到頭,也難得過問那蘆葦?shù)拈L勢,賣便宜些無所謂的。

    冬去春來,四季輪回,那蘆葦在蕩子里,黃了綠,綠了黃,順乎天然。偶或需要時,進得蕩去,或打些葦葉,或割些柴草。住在蕩邊的人家,每年端午節(jié)落得一大片好葦葉,秋季落得一大片好柴草,到也叫人眼饞的。

    想來是粽箬自然天成的緣由,不施化肥之類,且打下便隨即上市,滿身鮮活之氣,一經(jīng)燙出,既翠,且柔,在女人手指間纏繞幾下,之后,便會翻出多種花樣:菱角粽,小腳粽,斧頭粽……上鍋用木炭火蒸煮,待鍋圓氣之后,便可揭鍋。那粽子,出得湯來,清香盈面,青翠逼眼,叫人垂涎。

    當?shù)厝斯兆樱淞仙弦差H多講究,有白米的,紅豆的,綠豆的,蠶豆的,咸肉的,蜜棗的……數(shù)不勝數(shù)。用不了到端午那天,親友之間,禮尚往來,那粽子早就你來我往,四處流通了。

    這些,均是早些年的事了。現(xiàn)時城里幾分錢一把的粽箬,早就無處可覓了。每至端午,雖有粽箬賣,也多為水傷了色,浸泡過長才上市的。公家號召開發(fā)精養(yǎng)魚池了,蘆蕩挖去頗多,四四方方的魚池上,聽不到鳥雀嘰嘰啾啾的叫,亦聽不到葦葉“沙沙沙”的響了。

    離開故里,到外地城里做事,每日路過的小巷上,再難見到三五成群的女子,擔粽箬,一溜兒軟軟的步子,還有那甜甜的叫賣:

    “賣——粽箬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