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
作者:
劉仁前 更新:2015-12-15 14:50 字數(shù):813
故鄉(xiāng)是蘇北一帶出了名的水鄉(xiāng),一年四季,河汊總是滿盈盈的。
一入夏,河汊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游泳、打水仗、掏蟹、摸河蚌。一人拽個澡桶,下河,系上長長的桶繩,遠遠地漂在河面上。三五成群,四五成趟的。人在前頭,用手在岸埂邊摸,用腳在河底淤泥上踩,手摸腳踩,同時進行。摸到或是踩到異物,是不是河蚌,心里有數(shù)的。直接拿不著的,便扎猛子,潛到水底拿。河蚌多為橢圓形,兩扇殼扁扁的。老蚌殼硬且黑;新蚌,尤其是三角帆蚌,殼紋清晰,有的略呈綠色,亮亮的,蠻好看的。河蚌多半立在淤泥里,碰上去,只有一道窄窄的邊子,多是開口。平時,蚌仰立著,張開兩扇殼,伸出軟軟的身體,稍有動靜,便緊閉了。
摸河蚌,偶或不慎,也會出意外的。蚌張開時,你摸上去或踩上去,弄不好手指、腳趾便會被夾住。那滋味極難受,愈動蚌夾得愈緊,愈疼。聽說,有人在蘆蕩里摸魚,碰巧踩著一只河蚌,被夾住了腳趾頭,拽出水一看,腳趾頭鮮血淋淋,快斷了。那人急中生智,敲破蚌殼,方得脫險。再望望那蚌,有小腳盆那般大。好多孩子均去望過那只大河蚌的。
早先的河汊里,河蚌挺多。小孩子玩一下午水,能摸一澡桶河蚌。那時,好像沒有賣河蚌一說,因為這東西不值什么錢的,多是自家劈下肉來做菜。河蚌下鍋前,得去胰、剁邊。胰腥氣,食不得。蚌邊老得很,用刀背剁剁,才煮得爛。新鮮河蚌燒湯,味道鮮美真是沒得說的。洗剔干凈的河蚌,揀大的切一刀,盡量不切,否則蚌肉易散;差不多大的,整個兒下鍋。燒河蚌湯,火功頗講究,得慢煨。蚌肉不易爛,慢煨至爛,湯汁則愈濃、愈乳。臨起鍋時,漫上韭菜或青菜頭兒,稍為滾一滾,便能上桌了。再撒些小胡椒。那湯色,完全乳白,鮮奶一般。就連那配料的韭菜、菜頭,也鮮得不得了。這道菜,湯白,菜青,好吃且悅目,頗能撩人食欲。
河蚌入得城來,起先好像不是用來做菜。剔了蚌肉,取蚌殼,收進工廠,說是用處大著呢。后來才曉得,蚌殼能做鈕扣,是極好的鈕扣原料。再想想,屋后小溝旁,那成堆成堆的蚌殼,廢棄了,怪可惜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