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山芋
作者:劉仁前      更新:2015-12-15 15:25      字?jǐn)?shù):974
    山芋不只長在山上。

    家鄉(xiāng)一帶,均為平原,毫無山的影子,長山芋倒很普遍。春末夏初,街頭巷尾,便有山芋苗賣了。賣山芋苗的,多半挑了籮筐,沿街叫賣,“山芋頭兒,二角五一把啦!”鄉(xiāng)里人,稱山芋苗為山芋頭兒,頗有道理。說是苗,其實(shí)無根,不過是從育種地,老藤上剪下的頭兒罷了。山芋頭兒,入土自會生根的。賣山芋頭兒的,在城里沿街叫賣,不是給城里人聽的。城里人住房似雞籠一般,夠緊的,哪有地長山芋呢。那叫賣,是給進(jìn)城的鄉(xiāng)里人聽的。這種買賣,不論斤兩,論把數(shù)。一百棵一把,還是五十棵一把,賣主早數(shù)好,扎了稻草。買山芋苗的,一開口,便是要幾千,多的上萬,數(shù)目挺嚇人,其實(shí)說的是棵數(shù)。幾畝地呢,用得著。

    長山芋的地,先得翻曬,之后,筑成土壟子,一壟一壟的,間距適宜才好。緊了,將來山芋藤爬不開;疏了,又費(fèi)地。山芋頭兒,便栽在土壟子上。有栽成一行的,也有栽成雙行的。小壟子,便是一行栽在壟脊背上;大壟子,便是兩行栽在壟兩側(cè)。

    山芋苗頗潑,少用肥,多澆水�;羁煤螅龠w得特快。頭兒很快會伸到別的壟子上去了。這時(shí),便要翻藤了。把山芋藤拉向原先生長的相反方向,叫翻藤。據(jù)說,翻一回藤,能多結(jié)大山芋的。藤葉過密的壟子,還得打掉些叉藤和葉子,帶回家中,豬是很歡迎的。但,均喂豬,不免可惜了。山芋藤上生出一根一根的葉子,其葉掐去,留下尚嫩的葉柄,撕掉柄外面的皮,切短,配以青椒,爆炒,便是一道家常小菜。清香,脆括,蠻下飯的。

    個(gè)把月時(shí)光,便要割藤,收獲山芋的時(shí)候了。翻挖出的山芋,皮紅肉白,形態(tài)萬千,頗好看。也有皮色淡黃的。挖山芋,便吃山芋。剛挖出,山芋脆、嫩,亦有不少水份。既解渴,又充饑。山芋挺能長的,分把地,能挖好幾百斤呢。家里自然吃不了,便備了船,到街上去賣。很便宜的,幾分錢一斤。街上人,買得挺多,吃個(gè)新鮮。切了條子炒,切了塊子煮,皆可。也有切成片子曬干的。鄉(xiāng)里孩子,在家里收山芋時(shí),多半選了些滑溜溜的,吊在房檐風(fēng)口處,讓風(fēng)吹上一冬。天冷了,飄雪花了,再一個(gè)一個(gè)取下來,或生吃,或丟進(jìn)灶膛里“炕”。生吃,那山芋,特甜。炕山芋,則香甜。山芋,給鄉(xiāng)里孩子的冬季添進(jìn)不少趣味。

    城里也有炕山芋賣,是近幾年的事。塊把錢一斤。入秋,就有了。做這種買賣的,全部家檔,便是一只大炭爐子,特大。立在路旁。爐臺上放山芋。賣炕山芋的,與別的做生意的不同,從不吆喝。老遠(yuǎn),便能聞到炕山芋的香味了,頗饞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