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焦    屑"
作者:劉仁前      更新:2015-12-15 15:26      字數(shù):724
    “六月六。

    吃口焦屑養(yǎng)塊肉。”

    焦屑,便是炒面,小麥碾成粉炒制的。鄉(xiāng)里人,稱焦屑,而不稱炒面,有其道理的。炒面,顧名思義,面粉放在鍋里炒熟罷了。焦屑,則是炒熟的小麥,或拿到機子上“轟”,或在石磨子上“磨”。如此,“轟”出、或“磨”出的焦屑,更香。

    焦屑,可消閑,亦可充饑。

    小女兒在幼兒園,每日里,要吃兩次副餐的。她自然不曉得,像她這般大時,她父親是無這等口福的。那時節(jié),鄉(xiāng)里孩子,談不到什么副餐。了不起,小布兜里,裝些焦屑罷了。想吃了,張開袋口,舌頭伸得長長的,沾些焦屑,慢慢咀嚼。鼻上、額上、臉上,均沾了不少焦屑,白白的,弄得大花臉似的,叫大人們望見,笑道:“細猴子,上戲臺,甭化裝啦!”這情形,鄉(xiāng)里極常見。

    大人笑小孩吃焦屑模樣不好看,其實,大人吃焦屑,又另一番難看的模樣。大人一般不干吃,用開水泡了吃。下田回來,飯還沒好,肚子又“咕咕咕”地叫了。于是從碗柜里拿出藍花大海碗,裝上半碗焦屑,用開水沖泡。邊泡,邊用筷子調(diào)。調(diào)勻了,便能吃了,捧碗,到巷頭上,邊吃,邊閑談。其吃法挺特別。只手捧碗,伸出長長的舌頭,循著碗邊舔。手腕一轉(zhuǎn),碗邊轉(zhuǎn)動起來,舌頭趁勢一舔。一圈,一圈。藍花大海碗里的焦屑,平平整整,碗邊干干凈凈。腕轉(zhuǎn)舌舔之中,一碗焦屑便下肚了。焦屑“漲”得很,半碗干的,泡一碗足足的。等到碗空了,方才想起另一只手中還有雙筷子似的。用筷子敲敲碗邊,愉快地回家,接著干下幾大碗干飯。這筷子,倒成了手中的擺設(shè)。

    焦屑,并不為人們想象的,有滋有味。焦屑的滋味,是人為加工進去的。泡焦屑,不加糖,光泡,并不怎么可口。充饑罷了。其實,說到焦屑,干吃比泡了吃有味。干吃焦屑,得用細糖、麻油,與焦屑相拌,焦屑拌得濕濕的,濕而不潮,吃到嘴里香甜,濕潤,一點不嗆喉嚨。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