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粘炒餅
作者:劉仁前      更新:2015-12-15 15:31      字數(shù):680
    當大人們下地勞作,指望著早飯粥碗里能有幾個熬饑的咯嗒的時候,孩子們則指望某些節(jié)日的到來,能咬上一口粘炒餅。

    粘炒餅,以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做起來頗方便。糯米粉和水攪拌,成“泥”狀,硬、爛適宜。硬,糯米粉不粘,易散;爛,則過粘難做成餅狀。先做成巴掌大的圓餅,一只一只貼在鍋上,蓋上鍋蓋,升火加溫,至餅子有糊面子,再將另一面翻貼在鍋上,繼續(xù)加溫。兩面皆有糊斑后,便加適量的菜油、紅糖白糖,噴少許凈水,在鍋里炒,片刻即熟而可食了。熟了的餅子便是真正的粘炒餅了。挾在筷上,軟軟的,粘粘的;吃在嘴里,香香的,甜甜的,真是鄉(xiāng)間孩子的盼物呢。

    孩子們盼歸盼,平常甭想吃到粘炒餅。一年當中,能吃到粘炒餅,也只有有數(shù)的幾回。如今中秋節(jié),祭月常有的物品是月餅,廣式的,蘇式,的不論城鄉(xiāng),皆有。然,早年間鄉(xiāng)里人是買不起月餅的。買不起月餅,月還得祭。祭品多為粘炒餅。一枝香的工夫,那粘炒餅便被孩子們分享了。有嘴饞的,粘炒餅一上祭桌,月光映照下,油滋滋的,餅香四散,便早就口水流了尺把長了,瞅著大人干別的事,不注意,兩個指頭一捏,一只餅子便丟進嘴里運河了。大人發(fā)覺時,翹首望望天空中亮晃晃的月兒,心中不免嘴咕,少了的餅子怕是被月中仙子吃了。那年月,鄉(xiāng)民們沒多少文化,信鬼神者多矣,心地頗虔誠,萬不敢想,這是小孩子們的把戲。

    除了中秋節(jié),還有陰歷七月半,十月招等祭奠家中亡靈的日子,大人注定要做粘炒餅的,先人們辭世之久矣,自然不會真吃粘炒餅的。燒過紙錢,磕過頭,孩子們便能咬上粘滋滋的粘炒餅了。這樣的日子,沒給孩子們多少懷古之憂傷,某種程度上到帶來了快樂。孩子們起勁地磕頭,為了是早些吃上粘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