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科隆大教堂前的遺憾
作者:劉仁前      更新:2015-12-16 10:00      字數(shù):2470
    進入德國的第四大城市科隆,我的心情變得迫切起來。實在說來,這個城市在德國排第幾大,我一點兒不關(guān)心。我的老家,一個縣級市,人口就比科隆多出了一半。但德國的諺語中有這樣一句,“沒到過科隆就沒到過德國”,這讓我不能小瞧了科隆。其實,讓我一踏入科隆境內(nèi)就變得心情迫切的原因和多數(shù)來訪者一樣,是因為被列為世界三大教堂之一的科隆大教堂和舉世聞名的萊茵河就在科隆境內(nèi)。

    科隆大教堂的名聲實在太響了,雖然我從沒想過哪一天能踏步進堂,親身感受一下它的莊嚴肅穆,領(lǐng)悟一下它豐富博大的蘊含。但,我從未忽視過它的存在。對它還是有著初步的了解。這座全名為“查格特·彼得·瑪麗亞大教堂”的哥特式宗教建筑,其興建的原因說起來很有意思,跟我們不同地域之間相互爭奪同一歷史文化名人、建立在某一方面領(lǐng)袖地位較為類似。700多年前,為了保住科隆朝圣地的地位,打敗巴黎的強有力競爭,科隆主教團決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來供奉1164年萊納德征戰(zhàn)米蘭時奪得的朝拜初生基督的東方三圣王的遺骸。于是,富人捐款,窮人出力,藝術(shù)家奉獻聰明才智,統(tǒng)治者全力支持,公元1248年8月15日大教堂正式奠基。此后,經(jīng)過長達600多年的建設(shè),終于在1880年10月15日徹底竣工。

    這座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的龐大建筑,全部用磨光的石塊砌成,用石材40萬噸。教堂主體建筑高135米,最高處的塔尖超過了157米。教堂的鐘樓上裝有5座吊鐘,其中最重的圣彼得鐘,重達24噸。

    同樣,對于與科隆大教堂相鄰的萊茵河,因為從小接受的是紅色教育,由馬克思、恩格斯而記住了美麗的萊茵河。后來讀海涅的詩,知道了萊茵河上妖女與船夫的傳說——

    “傳聞舊低徊,我心何悒悒。

    兩峰隱夕陽,萊茵流不息。

    峰際一美人,粲然金發(fā)明,

    清歌時一曲,余音響入云。

    凝聽復(fù)凝望,舟子忘所向,

    怪石耿中流,人與舟俱傷。”

    海涅詩中講述的便是妖女羅累萊變成崖峰矗立在萊茵河畔,每當(dāng)有船夫經(jīng)過,她便會現(xiàn)出美麗的容貌,唱起動聽的情歌,船夫因受其所惑,喪身江中者不計其數(shù)。對于這樣一條充滿浪漫色彩的河流,心中不免向往。如此一來,心情急切尚在情有可原之列吧。

    然而,當(dāng)我興匆匆下車,直奔科隆大教堂,在大教堂前所見到景象,讓人頓生遺憾。原本見到大教堂那兩座高高的尖塔,恰似兩柄利劍直插云霄,雙塔四周簇擁著高低錯落、造型類似的小塔,讓雙塔的王者之霸氣畢現(xiàn)無遺,令人折服�?�,當(dāng)我轉(zhuǎn)眼向下看時,竟發(fā)現(xiàn)了教堂前新立了一尊塑料質(zhì)地的雕像——大衛(wèi)。整個雕像蠻高大的,呈肉色,微紅。就雕像本身而言,其姿態(tài)不可謂不傳神,細節(jié)不可謂不生動。但是,這樣一件作品置于此,在我看來,實在是大煞風(fēng)景。整個教堂通體用塊石砌成,顯得莊嚴典雅,在教堂前置放一個全新的塑料質(zhì)地的雕像,真是不登大雅;整個教堂建筑的色調(diào)呈銀灰色,顯得凝重厚實,與大衛(wèi)雕像所呈現(xiàn)出的肉紅色極不協(xié)調(diào),原本的氛圍明顯破掉了;在歷時數(shù)百年的經(jīng)典建筑面前,置放一個現(xiàn)代人的雕塑作品,企圖做宣傳推介,實在是班門弄斧。我真的不知道,作如此之舉者是否經(jīng)過慎重思考,亦不知同意立此雕像者是否想過此舉所帶來的后果?有一點可以肯定,科隆大教堂前的這座新立的塑像,其作者想展示自己技藝、提升作品影響力的初衷與現(xiàn)實效果完全是相反的,并且這種負面影響所影響的不僅僅是雕像創(chuàng)作者的聲譽。

    不論在教堂前怎樣感到遺憾,來到了它的面前如果不進去觀看那將是更大的遺憾。置身于這座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中,我用貪婪的目光吮吸著從法國建筑家凱爾哈里特到德國著名建筑師卡爾·腓特烈·辛格勒等眾多大師智慧的結(jié)晶。抬頭仰望高達40多米的教堂中央大禮拜堂的穹頂,在陽光的反射下絢麗多彩,富麗堂皇。特別是那些刻有圣經(jīng)故事的彩色玻璃窗,據(jù)說有一萬平方米之廣,實為世之罕見。坐在教堂里的木椅上,凝望著正前方似懸非懸的耶穌受難像,熠熠的金光散發(fā)開來,似乎要穿透人的胸膛,讓世間的每個人都遠離灰暗,把心變得敞亮。耶穌受難像下方便是鎮(zhèn)堂之寶——三王龕。這是由黃金、寶石和稀世飾品組合而成的“寶中之寶”。

    用632年來修建一座教堂,如果不是親身坐在其中,我真的難以想像這是真的。有位中國學(xué)者曾說過,在歐洲常見上百年的教堂,而在中國難見上百年的城市。這讓我想起巴黎人引以為驕傲的一句話:一百年前的巴黎人,就生活在現(xiàn)在這樣的城市里。眼前這座耗時如此之久的教堂,最終呈現(xiàn)出典型的哥特式風(fēng)格,如果沒有系統(tǒng)的設(shè)計,如果沒有建設(shè)者們的執(zhí)著信念,顯然是不可能的�?坡〈蠼烫谜麄€建設(shè)過程中所蘊含的德意志民族精神是其他建筑所無法比擬的,這才是它帶給人類世界最寶貴的財富。由此我想,任何一段歷史,任何一種文化,任何一類藝術(shù),其最終得以傳承很大程度上在于繼承者的忠心耿耿。我們在這一方面,有值得驕傲的,但更多的恐怕是遺憾。

    從科隆大教堂出來,我的心中由一種遺憾被另一種遺憾所取代,心中不免杞人憂天起來。同伴中有人見我悶悶不樂,以為我還在為那教堂前的雕像而不快,趕緊催促我離開,前往萊茵河。說是萊茵河美得很,定有佳境彌補我先前的不愉快。

    果然,離開教堂沒走多遠,萊茵河便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望著河里平靜而柔和的波浪,讓我想起了《萊茵河波影》。這是班得瑞樂團很有影響的專輯,從第一首《雪之夢》開始,蟲鳴流水的聲音和著知性舒緩的旋律流入耳際,到第二首在豎琴撥弦聲中進入萊茵河的《無垠水平線》,讓你感受到的是那淙淙流水所帶來的雅致,是蟲鳴流水所給予人的心曠神怡。眼前的萊茵河,波光粼粼,妙蔓無比,有如一曲現(xiàn)場版的《萊茵河波影》,讓人感受到別一樣的清新,有如“取自大自然的心靈營養(yǎng)劑”(奧利弗·史瓦茲語)。

    說來也怪,在萊茵河柔波的映襯下,河上原本堅硬的鋼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大橋,在我的眼中也變得柔美起來。橋面上那優(yōu)美的弧線,起伏舒展,有如雨后天空的彩虹,透出無限的詩意。河岸邊高大的樹木,枝葉茂密,翠綠欲滴,充滿了勃勃生機。偶或,有幾張長條木椅,靠岸樹而置,想來是供人小憩之用的。坐此椅上,可以漫不經(jīng)心地品味萊茵河誘人的美景,該是何等的悠然自得?有美景如此,容我暫且把遺憾束之高閣,好好欣賞眼前柔之極、美之極的萊茵河波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