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可敬的老人
作者:劉仁前      更新:2015-12-16 10:01      字?jǐn)?shù):1930
    在歐洲逗留的日子里,不僅讓我為她的藝術(shù)魅力而驚嘆,那些精美絕倫的雕塑作品,那些色彩絢麗的繪畫作品,那些氣派恢宏的建筑物,無一不堪稱世之瑰寶。同時,她的自然風(fēng)光也讓我迷戀,那高低起伏,呈現(xiàn)優(yōu)美地平線的廣袤平原上,滿眼的綠色叫人心醉;那一條條聞名遐邇的河流,雖然我心儀久矣,此次終得相見,讓我領(lǐng)略到塞納河兩岸的迷人風(fēng)光,萊茵河的清澈悠揚,阿姆斯特丹運河畔的萬種風(fēng)情,多瑙河水竟如此激越奔放;還有那一路與我們?yōu)榘榈陌柋八股矫},蜿蜒漫長,無論是近處群峰的蔥蔥綠色,還是遠處雪峰的銀裝素裹,都讓我心曠神怡,思緒激蕩。

    然而,我在歐洲的收獲遠不止這些。這短暫的幾日,讓我對創(chuàng)造歐洲古老文明、燦爛文化的先賢們,對再造歐洲今天繁榮富強、和諧安康的人們,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這當(dāng)中,有兩位老人不經(jīng)意間闖入了我的視野,在我腦海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記。

    提到法國的凱旋門,它的知名度無疑是極高的。而提到法國的無名戰(zhàn)士墓,或許知道的人就不如凱旋門那么多了,盡管它就在凱旋門的下面。當(dāng)然,如果是到過凱旋門的人,知道這一點也就很自然了。為了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陣亡將士的家屬有一個寄托哀思的所在,法國政府下令建起了無名戰(zhàn)士墓。與地面相平的墓,四周設(shè)有短柱,柱子之間栓有鐵鏈,如此形成一個象征性的墓地保護圈。緊靠著鐵鏈下方,是一圈用紫銅條嵌成的墓地邊界。墓地上燃燒著一柱小小的火炬,火炬下面刻著一行字:一個1914年至1918年為祖國捐軀的法國戰(zhàn)士安睡在這里……

    我來到無名戰(zhàn)士墓參觀時,正有一位老人在墓地上勞作著,他身子幾乎是趴在墓地上,雙膝跪著,雙手支撐著身子前移,在慢慢移動的過程中,手中的抹布不停地在紫銅條上擦拭,動作極仔細,極認真。盡管他身后有一群同胞在觀看,但他似乎旁若無人,專心致志地重復(fù)著自己的動作,確認紫銅條上灰塵除凈了,才將身子前移。這是怎樣的一位老人啊,因為他始終專心于自己的工作,我沒能看清他的臉部輪廓,但他那一頭銀白短發(fā),讓我感到一種軍人的干練。他穿著一身長長的深藍色工作服,雙手戴有長筒膠手套,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做這種事情有時日了,動作干練而細致,讓人看得出他對這片墓地的呵護。我猜想,他很可能是一名老軍人,來這兒承擔(dān)這樣的勞動純屬自愿,用一個較為時髦的稱呼叫志愿者。既然是志愿者,自然也就沒有報酬,恐怕自己還得花錢添置些從事此項勞動所必需的物件。這位老人所做的一切,無疑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陣亡將士最好的紀(jì)念。

    我碰到另外一位老人的地點不是在法國巴黎,而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坦率講,阿姆斯特丹原先在我的印象里是個風(fēng)花雪月、風(fēng)情萬種,街頭飄浮著脂粉氣的地方。然而,上帝讓我碰到的這位老人,改變了我對這座城市的看法。那日,我和同伴們從一家水晶加工廠出來,步行于街頭,在過一座小橋時,橋邊擺小攤兒的老人見到我們便熱情地用中文和我們打招呼:“你好,你好。”顯然,他知道我們來自何方。既是禮儀之邦來的,我們禮貌地回應(yīng)也是應(yīng)該的。就在我們幾個同伴友好地和那位老人打招呼的當(dāng)兒,老人竟然從攤位上走下來,一邊反復(fù)說著“上帝保佑你”,一邊從他的攤位上拿起一本本小冊子分給我們。我一看,一本叫《一封給你的信》,一本便是《圣經(jīng)》節(jié)選——《馬太福音》。同行者中有人被眼前這位老人把情緒調(diào)動起來了,主動提出和他合影留念,老人開心得像個小孩子似的,滿臉笑意,張開雙臂把我們幾個都攬到跟前來了!皠e動,照了!边@回是旁人當(dāng)攝影師,我和老人站在了一起。

    臨離開時,我才細細打量了一下這位熱情純樸、善良友好的老人。但見他頭戴一頂米色布帽,身著淺藍色襯衣,讓人一見便忘不掉的是他那滿臉金黃金黃的絡(luò)腮胡子,留得挺長的,只是從帽沿邊露出的兩鬢已經(jīng)花白。看得出來,他對自己的生活很滿足,他每天的日子過得很快活,很開心,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是喜悅,是滿足?雌饋,他為能向來自遙遠東方的游客推薦出如許多的關(guān)于基督教教義的小冊子而感到滿意。他似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兩個國度,兩種環(huán)境,兩個不同的老人。法國巴黎無名戰(zhàn)士墓上從事義工的老人,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現(xiàn)實世界之中,他所奉獻出來的是自己的勞作,這無疑值得人尊敬;而荷蘭阿姆斯特丹小橋邊擺地攤的老人,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虛擬的神的世界之中,他不放棄向從他面前經(jīng)過的每一個人推薦《圣經(jīng)》、宣揚教義的機會,他所奉獻出來的是自己的誠心,在我看來,這同樣值得人尊敬。畢竟,他所推崇的基督教是勸人積善成德,棄惡行善的。盡管兩位老人的精神寄托不一樣,可謂是一實一虛,但他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用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無論是在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還是在虛擬的世界,他們的態(tài)度是相同的,用心投入,義無反顧。我想,任何人做任何事,只要能達到這一點,就一定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