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這本書,這個人——李琦
作者:
遲慧 更新:2016-10-18 17:01 字數:2859
大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在《北方文學》當詩歌編輯的時候,讀到了一個組來稿,構思輕巧脫俗,語言如新茶般清新(最打動我的,也恰是她寫茶葉的詩)。“真是有才華”!我不由嘖嘖感嘆。又得知作者是個年輕女孩,就在本市,就約她一見。當未及20歲形貌出眾的遲慧出現在我面前時,真是給了我驚艷之感。她個子高挑,亭亭玉立的身材,就像是一棵從樹林里移動到房間里的白樺。中西混血兒般的五官和面龐,精致優(yōu)美。一個如此漂亮的女孩兒,同時清澈、寧靜,帶著一種清淡的憂傷。她身上散發(fā)的氣息與她的詩歌真是相得益彰。
就這樣,從詩歌開始,我們漸漸成為忘年交的朋友。她,還有《北方文學》年輕的詩歌編輯劉云開——另一個同樣冰清玉潔的女孩子,都是命運賜予我的禮物。她們從形到神,端莊姣好,都是讓人心神清凈之人。我們的友情以文學為緣起,而后,輻射到生活的四面八方。彼此心思默契,相互信任,凡事無需多余的解釋。她們比我年輕,又都蕙心蘭質,讓我的生命里多了幾許澄澈和明凈。
記得當年,遲慧去魯院讀書,我們書來信往。從家長里短到文學觀念,都直抒胸臆。彼時,還有一位人物也在北京學習,讀的是電影學院。他也是我們的好友,那就是如今已經常走紅地毯、聲名響亮、已是編劇大腕的全勇先。小全與遲慧在青春歲月就顯現不俗的才華,又都心性純良,很快成為氣息相投的哥們兒。我們友情的特征之一,就是都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彼此的短板,而后夸大變形,相互貶損。我還記得當時他倆外加另一位朋友,三人曾合寫一封信給我。那封信延續(xù)了互相揭發(fā)、彼此嘲弄的風格,將他們的北京生活描摹得風生水起,看得我樂不可支。假期,遲慧從北京歸來,有時干脆先到我家,吃完飯,把話說夠了,再拎著箱子回自己家。那時,我家都留有專門給她喝茶的杯子。記得某次我開導正在讀小學的女兒,想以循循善誘的啟發(fā)式談話入手,我說:你想想,媽媽對誰最好?對誰的期望最大?孩子思索了一下,肯定地回答:遲慧阿姨。弄得我的“思想教育工作”沒等開始就草草收場了。
也許,人與人的緣分真是命中注定。與遲慧認識不久后,她就調入作協(xié)文學院,從我的作者變?yōu)榱送。當?996年從編輯部調到文學院當院長,人家遲老師已是見證文學院創(chuàng)建歷史的人物了。
就這樣,我看著遲慧長大,而她則看著我變老。二十多年的時光,她在我的身邊,從女孩子變成女人,談戀愛、結婚、成為盡職盡責、疲憊忙碌的母親。美麗雖然依舊,她的心事和目光,卻日漸蒼茫深邃了。
詩人遲慧,漸漸不大寫詩了。我們也覺得,她的散文比她的詩歌更出色。她樸素輕盈的寫作,獨到的觀察力,優(yōu)美松弛的文筆,贏得了很多真心喜歡的讀者。
遲慧的散文,帶著明顯的個人印記。她是用文字,保存了自己生活的一份記憶。她寫母親,寫身邊親人、寫孩子成長,平易、親切,呼之欲出,又帶著獨有的幽默。有時讓人潸然淚下,有時讓人忍俊不止,字里行間,是善良自然、是溫暖和美好,是毫無造作的生命的元氣。
她的這本散文集,我一篇沒落,可以說全部讀過。第一輯《生命之趣》里,都是我熟悉的橋段,我可以十分負責的告訴讀者:所有的細節(jié)都來自真實。她用幽默的筆調,記錄下那些豐盈有趣的生命段落。白描的手法里,樸素生動。從容的敘述中,帶著自嘲和善意的調侃。婆婆、丈夫、孩子,在她的描寫下栩栩如生。這是柴米油鹽里的家?鞓,是溫暖的人間煙火。溫柔的遲慧,每當她的筆落在兒子鐵蛋身上,那種舔犢情深的母愛,讓滿篇文字都生出疼惜。心地純潔、常有奇思妙想、智力超群的小鐵蛋,于是躍然紙上,讓我都想從那文字里,把他一把抱下來。
第二輯《生命之美》里,細心人能看出 ,這是一個真正“宅女”的生活筆記。眼前事,身邊人,她筆下露臺上的植物,雨中的花園,同事和朋友,成長中的兒子,都是她實實在在的生活內容。其中有些篇章,是她遷居南方后寫下的。初到異鄉(xiāng),四顧茫然,孤寂的生活,讓她更有時間靜觀大自然,將花草樹木認為親友。熱愛自然的遲慧,如創(chuàng)作工筆畫那樣去觀察描摹自然風物,筆觸細膩,心思綿密。筆尖上是晶瑩如露水的對于生命的敬意和對美好事物的疼惜。
第三輯《生命之傷》,最為打動我的,依舊是已經讀過多遍的那篇《我當媽媽》。我向很多人推薦過這篇散文。母親離去,是遲慧內心的隱痛。作為她最親密的朋友,我見證了她熬過的這段歲月。每當我閱讀這些文字時,就會想起當年情景。母親辭世時,她正面臨分娩,給予自己生命的母親走了,而自身孕育的嶄新生命即將誕生。生與死,遠行與到來,柔弱而心思豐富的遲慧內心正在掀起怎樣的波瀾!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和同事們替她去送別母親。葬禮上,想到遲慧那張蒼白無助的臉龐,她美麗眼睛里的那種深深的悲傷,我們真是無比心疼。同為女人、女兒和母親,我們知道,有些傷痛無法安慰,只能是唏噓沉默。母親離開后的每個清明,她都會獨自去掃墓。有一次,刮大風,掃墓祭奠的人,也明顯減少了。她帶著祭品,被大風包裹著,踽踽獨行?吹竭@些文字,我知道,這是她對母親、對孩子、也是對自己的一份交待。心思敏感的遲慧,在媽媽的墓前,心中翻騰的,應該就是這篇散文里的內容。這是一個女兒寫給遠逝母親的書信,是文字的祭奠,也是一個心靈經歷了重創(chuàng),面對交替而來的死亡與誕生、一個年輕母親的內心獨白。
上班、讀書、寫作、打坐、瑜伽、家務,她的生活內容線條簡潔。人際交往也只限于同事和幾位知心朋友。她的作品確實沒有洪鐘大呂,也不汪洋恣肆。但這些娓娓道來的文字,清新、舒緩,小夜曲一般,以輕盈和真誠,打動著讀者。這些來自生活中瑣碎平凡的小事,來自一顆安靜的心靈。人們會從她的文字中讀到她的干凈,她的趣味,讀到那種屬于她的幽默和空靈。從生命之趣到生命之美,再到生命之傷,這幾乎也是她個人生活的軌跡。她與她自己的作品相互印證,渾然天成。
2013年,由于諸多原因,遲慧做出了她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南遷。工作調動很順利,她離開了這座她出生、長大的城市,離開了已經深為了解并喜愛她的朋友和同事們。無論是對她,還是我們,這都是一件難過的事情。
告別的日子越來越臨近,想到在我眼前長大的她就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那種傷感真是無法形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一切要從頭開始。朋友們依依惜別,遲慧也說,離開大家,她體驗了那種截肢的感覺。漫漫前路,縷縷鄉(xiāng)愁。真不知道等待她的將是什么。我特別希望她到南方一切都不適應,而后出于無奈再調回來。所以,機場告別時,我鄭重告訴她,別有虛榮心,撐不下去就趕緊快回來。你的位置包括辦公桌,都先給你留著。
而她南遷后,確實有了一些變化,散淡慣了的生活出現了些許緊張的節(jié)奏,也定然缺了可以敘說心事的人。于是,曾經對出版作品興趣不大的她,開始整理出版自己的作品。我想,也許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本書的出版其實關乎鄉(xiāng)愁。這是一種情不自禁,是宿命。她想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索,做一次梳理和總結。這是深情凝重的回望,是向北方和昔日歲月的鄭重告別。在這些文字里,她能重見那些消逝的時光,她能看到已經漸行漸遠的青春,還有,那些文字里,是故園高遠的天空,是水波蕩漾的松花江,是親朋好友的身影,是雪花飛舞,是北國獨有的曠遠清冽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