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的人——我在界首博物館做志愿者
作者:
柴大官人 更新:2016-11-30 16:32 字數(shù):1170
2015年春上,我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電話中他說:“柴哥,我們博物館想成立一支志愿者隊伍,邀請你來,好嗎?”
我當然同意了,毫不猶豫的。
邀請我的人是界首市博物館館長趙冰。2012年,我曾應他的邀請,擔任市博物館新建的歷史文化展廳的展板文字撰稿,我們合作得非常愉快。
之所以毫不猶豫,是因為我也一直在做公益,參加了不少界首各公益組織舉辦的活動,也出頭擔當募捐,集眾網(wǎng)友之力,為界首本地兩個農(nóng)村學校建立了圖書室。2011年,我在市教育局看到一份文件,全市各中小學校都要建立圖書室,所以我是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來參加其他志愿者隊伍組織的公益活動。
我是界首市老干部活動中心的職工,妻子無正式工作,收入不算高,前些年攢下的錢也都在兩個女兒上大學時消耗殆盡。所以我參加志愿活動,只要是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力氣,包括做好宣傳。
在幫助博物館建設展廳的過程中,我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界首有了更深的認識,那時候我就在想,界首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界首的歷史與文化,宣傳家鄉(xiāng)的美麗和風采。展廳建成之后,我開始搜集圖文資料,尋訪當?shù)匚氖愤z跡,整理撰寫相關稿件。趙冰的邀請,也非常契合我對于自己的公益活動定位,所以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7月25日,界首市博物館志愿者組織正式成立,我有幸成為其中年齡最大的一員。按照博物館的分工排班,我是每兩周的星期日去歷史文化展廳值班,為前來參觀的人們作義務解說。
我們的展廳叫做《界首市的孕育和誕生》,主要介紹界首1937年至1953年之間的這一段歷史。展廳內(nèi)有豐富而珍貴的實物藏品,也有大量歷史圖片,已經(jīng)損毀不存的文昌閣和天棚街制作了實景模型,為界首市首任市長喬道三做了雕像。展廳開展后,不少人紛紛過來觀看,參觀的人流中,有耄耋老人,也有中青年稚童。
在我值班的時候,我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敘述者,耐心而細致地向本地觀眾解讀這些照片和文字中蘊含的故事,力求勾起他們來自祖、父輩賦予的家鄉(xiāng)記憶,從而引發(fā)深深的共鳴。對于來自外地的觀眾,我則希望他們能從參觀中感受到界首曾經(jīng)的歷史地位。而在向大家解說的時候,我的一些想法也在慢慢加深成型,這是我所樂見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記住鄉(xiāng)愁!痹谖业男闹,鄉(xiāng)愁是一份暖暖的愛,是對家鄉(xiāng)不可割舍的情懷。記住鄉(xiāng)愁,就是記住自己的根之所在。我在博物館做志愿者的時候,看到那些年邁的老人伸出顫抖的手指在老照片上尋找自己的記憶留痕,看到那些年輕的學子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深深自豪,我的眼睛也忍不住濕潤了。
2016年9月份的一天,我在市博物館值班結束后,到三樓辦公室領取了市博物館頒發(fā)給我的“優(yōu)秀志愿者”證書,這是我值得珍藏的榮譽呢。我拿回家之后,用手機拍照后放在朋友圈里,小小的自豪一下。
我依然按照既定的排班準時到崗,執(zhí)行我作為志愿者的職責,為大家講好界首的故事。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家鄉(xiāng)界首厚重的歷史文化。
作者:柴進
通聯(lián):皖界首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