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尚未散盡的歷史煙塵與浮躁不安的消費語境所掩埋的《尋找人類》,不僅拓展了新世紀網絡科幻文學的歷史版圖,而且還刷新了我們對于科幻文學審美價值和社會意義的理論認知。小說在思想內涵的延展、敘事內容的構建、敘述話語的創(chuàng)造以及審美范式革新層面所做的嘗試,給新世紀的網絡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發(fā),也為豐富新世紀網絡文學的類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作為網絡文學的批評者和理論研究者,我們應該在浩如煙海的網絡文學作品中,有效地發(fā)現、甄別和評價像《尋找人類》這樣具有闡釋空間和理論價值的網文力作,從而為網絡文學批評話語范式的生成和網絡文學理論學科構建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黎楊全:《虛擬體驗與文學想象——中國網絡文學新論》,《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期。
[2] 任冬梅:《新世紀以來中國科幻小說的現狀及前景》,《當代文壇》2018年第3期。
[3] 張朔:《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研究芻議》,《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4] 據公開資料顯示,《三體》(第一部)最初于2006年5月在《科幻世界》雜志連載,2008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實體書。目前,“線下”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和傳播仍然無法和網絡相媲美,這點從《尋找人類》實體書出版后鮮有人問津的狀況可見一斑!度w》是因為在《科幻世界》這本中國的科幻專門化的文學期刊連載而廣為人知,讀者對劉慈欣的認知也局限于科幻小說的“小眾化”圈子,但是,網絡傳播和自媒體的出現迅速改變了這一現狀,因此,網絡科幻小說的精品化在媒介融合時代具有光明的前景。
[5] [英]愛德華•詹姆斯、法拉•門德爾松:《劍橋科幻文學史》,穆從軍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16、58頁。
[6] 王金芝:《科幻小說:從烏托邦到異托邦》,《網絡文學評論》2017年第3期。
[7] 豆瓣讀書:《中國版的銀河系漫游指南》,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772213/,2018年6月20日訪問。
[8] 霍金的原話是:“如果外星人決定來拜訪我們,那么結果可能和當年歐洲人到達美洲一樣,美洲原住民并沒有得到什么好處!庑侨巳绻{地球人,其主要目的是掠奪地球上的資源!痹膮⒁婟R魯網:
http://news.iqilu.com/guoji/20100713/275930.shtml,2018年7月22日訪問。
[9] 鮑遠福:《新時代,網絡科幻小說何為?》,《中國藝術報》2018年6月15日,第003版。
[10] 童恩正:《談談我對科學文藝的認識》,《人民文學》1979年第6期。
作者簡介:鮑遠福(1983-),男,安徽六安人,文學博士,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藝理論、新媒體藝術、網絡文化與傳播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跨媒介文學’生產與傳播研究”(編號:15XZW034)及貴州民族大學人才引進項目“網絡游戲藝術的符號表意研究”(編號:16rcyjxm0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