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鋼城仙山
作者:
竹君 更新:2019-07-24 13:33 字數(shù):2299
而我,無論怎樣凝視那幅畫卷,恨不得整個人都鉆進去,卻一直沒能成功。這次穿越,我一直在街上和客棧停留,還沒有見到我那英俊瀟灑的太爺爺。閉目、打盹、神游,假寐等等方法試過無效之后,我決定主動出擊,而不是坐以待斃碰運氣。
我是誰的后代?我從哪來?這個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的問題冒出來困擾著我,讓我很糾結(jié)。
我決定,將答案尋求到底。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關(guān)鍵人物,是我親爹王程祥,雖然他很忙,打我記事起,他就很忙,退休之后,依舊很忙。但是,這并不能成為我追尋答案的阻力?墒,父親王程祥只給了我一個并不全面的家譜,他說他手里只有這個,應(yīng)該還有幾本,但是都沒有保存下來。
我拿著那本家譜翻過來倒過去,看了又看,可是,那本家譜,除了tree 型人名圖外,記到我太爺爺這一支,只有寥寥數(shù)筆,簡單記錄了出生及卒年月,中間記錄了太爺爺?shù)膮④姇r間和開煤礦時間,再沒有其他。
父親說,族譜本來有6本,老祖宗不知從哪輩分起劃分出六大支系,封皮是用紅黃藍黑白綠六個色系區(qū)分,一個支系一本,排到十幾本。我們王家原來是河南安陽一個縣城的大戶人家,后來戰(zhàn)亂,搬了幾次,最后,家譜只剩下最近這一本,很多事情也沒有做詳細記錄。
父親說太爺爺早先是跟了一位很厲害的將軍,轉(zhuǎn)戰(zhàn)南北,最后跟隨將軍來到北京,當時還叫北平。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太爺爺棄戎從商,開起了煤礦,我家里也因此慢慢富裕起來。確切的說,我家就是從太爺爺起開始致富,慢慢有了些家底。只是,當時太爺爺做的一些事情都是保密的,沒有人知道,因此也沒有辦法被記錄在家譜中。
“實在想弄明白的話,你去附近的慈祥寺、民俗館兩個地方看看吧,之后再去看看鋼城的展覽,興許能找些有用的資料!
最后,父親給我指明了以上三個地方,說也許能找尋一些關(guān)于太爺爺?shù)男畔ⅰ?br />
我先去了鋼城,因為那里離我最近。從單位走到鋼城,不足20分鐘的路程。但是,平時我卻不常去,因為這里戒備森嚴,公交車從這里經(jīng)過,在門口都要停一下,門口的保衛(wèi)要上車一一檢查車上乘客的進廠證,之后,才會放行。因為,這里不允許外人隨便出入,可以進入廠內(nèi)的,只能是持有工作證件的廠區(qū)工作人員。
雖然不常來,但這里我并不陌生。前些年,鋼城停產(chǎn),涉鋼產(chǎn)業(yè)全部轉(zhuǎn)到了外地。留下一個鋼城的外殼和一個不知所向的未來。
最近幾年,鋼城在積極尋求轉(zhuǎn)型的道路上。也曾經(jīng)想過要把這里打造成為一個集休閑、娛樂、藝術(shù)的大基地,有人說,這里要作為全國藝術(shù)家的集聚地,有人說,這里可以作為影視基地,有人說,這里可以作為一個全國示范景區(qū),成為未來的演繹不夜城,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參觀,畢竟,鋼城代表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傊,眾說紛紜,這些年,鋼城也在逐漸蛻變,進行著華麗的轉(zhuǎn)身。
我覺得這些說法都不是沒有可能實現(xiàn),因為鋼城是在是太大了,大得可以容得下每一個創(chuàng)意,大得可以容得下每一個想法,這里,與其說是一個廠區(qū),不如說是一個世界。
由于在工作方面,我和鋼城的工作人員也有些接觸。在鋼城停產(chǎn)第二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在鋼城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表演活動,我也參與其中。印象中,演出的廣場,不久前還雜草叢生,亂石林立,不出10天的功夫,就被收拾得干干凈凈,不見絲毫瓦片和浮毛。
鋼城里工人叔叔的力量,就此成為一個烙印,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因此,我能夠順利地通過門衛(wèi)的檢查,進入鋼城。
鋼城里,有一座山,一座京西的仙山,名山,一座充滿神奇色彩的山。
這座山,海拔只有183米,古語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座山,佛道共存,古建林立,山上風(fēng)景美,山中寶藏多。這里的人們,起源它、依靠它、敬畏它。
“東臨帝闕,西瀕渾河”,是很多書籍里對這座山的地理位置描述,屬太行山余脈,山雖不高,但氣勢不凡。有詩言:“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漢,鐘靈秀之氣,郁造物之英,真為燕都之第一仙山也!
歷史上,它東俯一望無垠、姿態(tài)萬千的華北大地,西擋湍急澎湃、曲折無定的古老永定河,有“燕都第一仙山”的美譽。
這座小小的山,由于它的“仙氣”和“靈氣”,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匯聚于此;為治理渾河的無定水患,幾代帝王將相曾經(jīng)蒞臨于此,指點江山。康熙帝曾經(jīng)登上山頂,寫下“石景遙連漢,渾河似帶流。滄波日滾滾,浩淼接皇州。”的詩句。
這座山,四季風(fēng)光旖旎,山體巖壁崢嶸;春有花草繁茂、綠樹郁蔥,夏季云霧繚繞、泉水潺潺,秋天流光溢彩、天高云淡,冬日銀裝素裹、蒼秀挺拔。青山繞碧水,碧水似綾羅,東接帝都,西瀕母親河,百轉(zhuǎn)環(huán)繞,情綿意長,是一個渾然天成的旅游風(fēng)景名勝區(qū)。
然而,今天,我卻無心欣賞這唯美的春光,而是穿過廠區(qū)大門,徑直走進廠區(qū)的博物館,這里,陳列的,是一部鋼鐵巨人的百年史。
進入偌大的博物館,中間是一個數(shù)字沙盤,一位身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給幾位游客做著講解。隨著工作人員手中的遙控器的按鈕調(diào)頻,沙盤上不同角度忽明忽暗。沙盤上展示的,是鋼城未來10年的規(guī)劃,游客們聽得津津有味。
我聽了一會兒,繞過游客和講解員,進入到展廳內(nèi)部。迎面,進入展廳的正對面墻上,一張放大的彩色照片。照片中,7位工人站立著排成一排,穿著相同的作業(yè)服,每個人穿的作業(yè)服,都被熏得一塊塊深深淺淺的黑色,工人們頭戴紅黃藍不同顏色的作業(yè)帽,臉上,也是不同程度的黑,像剛才從煤球堆里爬出來。有的微笑看向鏡頭,有的雙臂抱肘,有的雙手背后,還有一位,臉上只能看出眼白部分,其余的都是黑色。工人身后,是熊熊燃燒的火焰,隔著照片,都能感受到那火焰的炙熱。
我看著這張照片,眼前突然出現(xiàn)幾個工人在高爐前揮汗作業(yè),一個日本兵跟在后面,手里拿著一個小皮鞭,一雙小小的眼睛卻閃爍著雞賊的光芒,但凡見到哪位正在干活的工人手上動作稍微慢那么一點點,日本兵就會連吼帶叫,不時沖工人的后背不斷抽打幾下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