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溫柔和順
作者:
雪原 更新:2023-01-08 15:53 字?jǐn)?shù):3607
且說,當(dāng)禮貌性的會見都結(jié)束之后,吳言信就被師母胡氏叫到了方府的花園里。
“小琴呀,你可要多注意下書房那邊傳過來的聲音,要是實在太大,就讓你的師兄言信過去,別到時吵得不可開交,傷了朋友間的感情。”
吳言信笑道:師母怕是言過其實,我老師是大明朝的宿儒,其言語溫柔和順,又哪會傷了朋友間的感情?”
“宿儒就不能是大脾氣的人呀!母親盡管放心,父親和姚先生是每逢必吵,但倆人的關(guān)系卻是越吵越好,我讓下人到外面的館子里炒了幾個下酒的好菜,等二人吵累了出來之后,再讓他們不醉不休,保管沒事,像平常一樣。”
吳言信微微笑道:“姚先生不是個和尚嗎?他又怎能喝酒,還不醉不休?”
胡氏回應(yīng)一句:“是個花和尚,乃性情中人!痹挳,轉(zhuǎn)而就朝方府的客廳快步走去。
胡氏坐在客廳中央,其目的就是要看住進(jìn)來的客人。
方孝孺雖然是姚廣孝的好友,但二人的思想理念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太子朱標(biāo)死后的繼承人選一事上,姚廣孝偏向燕王朱棣,并試圖說服好友方孝孺,使其與自己一起勸導(dǎo)太祖皇帝朱元璋改弦更張,重立燕王為大明朝皇太子,還說他姚廣孝是為了大明朝的未來考慮,他不希望皇室殺戮,百姓受苦,并且還大夸特夸燕王朱棣是大明朝皇室最為英明的四皇子,若他能承襲皇位,定然能夠眾安道泰、國強民富。
方孝孺是皇太孫朱允炆的老師,他并不同意姚廣孝的這些看法,甚至認(rèn)為先前的好友已完全變?yōu)檠嗤踔扉Φ男母古c說客,方孝孺義正辭嚴(yán)地認(rèn)真言語:“皇太孫講仁慈、重禮儀,尊崇的是孔孟之道,他自幼熟讀儒家經(jīng)典,所近之人大多胸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其父朱標(biāo)是同樣的溫文爾雅,寬大為懷;侍珜O還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jīng)》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過為嚴(yán)苛的七十三條,此舉深得人心,被廣泛贊譽。像這樣的皇室后人繼承皇位有何不好?難道非要讓大家弄得你死我活,親情不在,你們這才心滿意足、得償所愿。況且,現(xiàn)在是和平的年代,沒有必要搞得整天提心吊膽,人人自!
姚廣孝沉不住氣,他忍無可忍地大聲說道:“朱允炆大不了也只能說明他將來是個心地善良的大明皇帝,若他是個文臣,關(guān)系也不是很大,還勉強能夠混得過去,可在內(nèi)有藩王、白蓮教的蠢蠢欲動,外有元北和瓦剌軍隊的騷擾及東瀛倭寇的虎視眈眈,日后的皇帝則是個滿口仁義道德的白面書生,請問大明朝還能不能實現(xiàn)百姓夢想的美好未來……”
“你姚廣孝給我住口!我方孝孺不允許你這樣說我的學(xué)生朱允炆,倘若還是口不遮攔,任意侮辱,我們的朋友之情就到此結(jié)束。”
姚廣孝搖頭嘆道:“既然這樣,老衲也無話可說,不過看在以往交情深厚的情分上,我還是希望你方孝孺能仔細(xì)斟酌,認(rèn)真考量!
“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走吧,就當(dāng)是你姚廣孝今天沒來過我的方府。”
姚廣孝的心里明白,方孝孺的逐客令是為他考慮,眼下錦衣衛(wèi)的特務(wù)到處都是,萬一聽見他和孝孺的此番爭執(zhí),那他姚廣孝就不但自己的人頭不保,還會牽扯朋友,株連九族。
你是咋搞的?書房的聲音這么大,還不過去勸勸人家,他方孝孺先生還真是倒霉透頂了,竟然會攤上像你吳言信這樣的孬學(xué)生?”
“你小琴姑娘是怎么說話的?師母可是有言在先,要得到你的通知,我才進(jìn)去勸導(dǎo),否則,沒到火候,效果不好。”
“不許亂叫,我這個小名也只有本姑娘的父母和上官伯達(dá)才能這般叫喚著!
吳言信十分興趣地詢問道:“師妹所說的上官伯達(dá)可否為南京畫院的優(yōu)秀學(xué)員?那南京畫院的上官伯達(dá),就是我吳學(xué)信的小舅子呀!”
小琴點了點頭道:“哪有那么多的上官伯達(dá),像他這般精靈古怪,有一個就是稀奇事了,其實,我早就知道你吳言信了,父親曾到過你們的和平書院,回京后,他沒少在我們的面前提到你,看在你是我?guī)熜趾筒_(dá)姐夫的面子上,我才可告訴本姑娘的真實大名——方玉琴!
“對對對,在和平書院的時候,我接觸過你方小姐的大作了,先生的詩詞、文章,常常配有精美的圖案和圖畫,而落款人就是才女方玉琴。”
“還不算笨,師兄現(xiàn)在要趕緊到方孝儒的書房去,看一看這兩個酸腐的文人究竟會吵得怎么樣?”
吳言信急忙走進(jìn)了客廳,拐進(jìn)了書房。此時聽見的卻是兩位長者不依不饒的嘈吵聲。
見方先生和姚廣孝絲毫也沒有停住的跡象,吳言信連忙走到二人的中間,力勸道:“二位前輩不是最好的朋友嗎?又怎會吵得難解難分、不可開交?”
姚廣孝見吳言信出來說話,便連忙將自己的主張、見解以及對皇太孫朱允炆的一些擔(dān)憂、顧慮,都一咕嚕的全給倒了出來。隨后又開玩笑似的輕聲說道:“吳大人是翰林院的編修,又是皇太孫的侍讀,可不能向你的先生一樣,不講原則,盲目偏袒!
“我不會偏袒自己的先生,只是將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法告訴給二位長輩,倘若話語中有與姚長輩的觀念沖突、抵觸,還望姚長輩能充分包容,予以諒解!
姚廣孝十分理解地點了點頭。
“學(xué)生的想法是,朱允炆是元太祖親自擬定的皇太孫,自然就有太祖皇帝的一番道理,作為臣子就理應(yīng)遵從太祖的意思,再者,朱允炆承襲的是她父親朱標(biāo)的太子地位,于理于情都說得過去,而太祖有二十幾個兒子,若擬燕王朱棣為皇太子,其他的王子是怎樣的態(tài)度我們皆不得而知,雖然朱棣十分優(yōu)秀,但能夠優(yōu)秀過生前的太子朱標(biāo)嗎?既然太祖都決定把江山托付給自己的孫子,我們又為何要極力反對呢?況且其他的王子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燕王優(yōu)秀,不是可以更好地保護(hù)皇室,讓自己侄子的江山固若金湯嗎?又怎能有推翻侄子皇太孫儲位的非分想法?歷史上遵崇孔孟道義的皇帝也不在少數(shù),而且都受到了后人的尊敬、贊揚,又豈可說道德仁禮就是軟弱無能,若所有的皇帝都如秦朝的始皇一般,天下又哪里還有太平二字?”
姚廣孝也不知是和方孝孺辯累了,還是認(rèn)為吳言信之語壓根就沒錯,居然伸了伸懶腰,詢問好友方孝孺:“你的酒缸里還有沒有足夠的‘女兒紅’,老衲今天就不走了,要和你的得意弟子吳言信干個大幾碗。”
方孝孺順坡下驢,細(xì)聲笑道:“酒還沒有,喝死你去。”隨后他又叫女兒方玉琴過來,說是讓她去叫吳言信的兩個妻子,也好相互認(rèn)知,互相了解,言信都來這南京半年多了,彼此還都互不認(rèn)識。
方玉琴調(diào)皮道:“干脆把上官伯達(dá)也叫過來,我聽說,上次他和姐夫鬧得不和,這次就給他個補救的機會,希望倆人能和好如初!
“今天不合適,以后還有的是機會,況且畫院離這也不算遠(yuǎn)!
方玉琴嘟了嘟嘴,速即就跑上了自己的繡花樓。
方孝孺面對姚廣孝,百般無奈地輕聲笑道:“都是她媽給寵壞的!
“依老衲說,侄女做得對,吳言信和伯達(dá)是姐夫和舅子的關(guān)系,上次因為畫院的文龍副院長和他表哥蔣瓛弄得姐丈和內(nèi)弟隔閡不小,故有必要化解矛盾!
方孝孺覺得奇怪了,這姚廣孝又是怎么知道得如此清楚?難不成他是千里眼、順風(fēng)耳,或是有那劉伯溫的卜算本領(lǐng)?
見方孝孺納悶,姚廣孝細(xì)聲說道:“覺得奇怪了是嗎?其實也沒有什么,他劉伯溫能算著的,我也一樣可以猜到,這歷史上的能人都一一測算了大明朝的未來,為何兄弟就這么拗扭,只認(rèn)個死理?我可聽說過言信大人的事情了,但我姚廣孝知道什么能說,啥事能做,若是悖道而行,就一定沒有好處!
“給我打住,別又賣弄你的那套說辭,否則,我們一刀兩斷!
見丈夫生氣,胡氏連忙說道:“好了,酒菜都上桌了,別再吵鬧,讓人膩煩,言信他可是第一次來到我們方府的!
吳言信沉默,不敢言語,這種種的跡象都向著三豐真人的預(yù)言而來,他又仿佛看到了之后所要發(fā)生的一切。
姚廣孝有諸多怪處。他生自醫(yī)家,卻偏愛謀略;他不為生活所迫。卻自幼出家;既入空門,卻熱心政治;他不輔洪武、建文。卻偏助燕王;他未受十年寒窗苦,卻無書不精,無物不曉,每言必中,算無遺策……
這位披著袈裟的政治家,在明初的風(fēng)云際會中以其卓著功勛而留名青史。
皈依佛門的姚廣孝四海為家,他曾拜元末著名道士席應(yīng)真為師,學(xué)習(xí)《易經(jīng)》、方術(shù)、醫(yī)術(shù),尤其對排兵布陣、用兵伐謀倍感興趣;他向遇庵大師學(xué)習(xí)內(nèi)外典籍之學(xué),對佛、儒二家進(jìn)行對比研究;他與當(dāng)時的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宋濂、高啟等人結(jié)為詩文好友,文學(xué)修養(yǎng)也大大提高……在學(xué)佛訪友、詩文酬和中,姚廣孝的政治思想逐漸成熟。他與宋濂的得意門生方孝孺,通曉文藝、擅長詩文、情感真摯、似如兄弟。
洪武十五年(1382年)已經(jīng)47歲的姚廣孝終于覓得機緣。這一年,朱元璋的結(jié)發(fā)妻子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便在天下廣尋高僧,分配給各個皇子,讓高僧們在眾藩王的封國里修寺誦經(jīng),為馬皇后祈福。姚廣孝受人推薦,也在應(yīng)征之列。當(dāng)朱元璋安排這批高僧與眾藩王見面時,姚廣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為燕王的四皇子朱棣。
姚廣孝看到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氣宇軒昂,最具帝王相貌,就自薦跟隨朱棣。朱棣見姚廣孝三角眼,體態(tài)臃腫,反倒有些不情不愿。姚廣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對朱棣說:“貧僧若能為殿下所用,定能為您奉上白帽子!敝扉Ω杏X和尚話里有話,“王”的頭上帶上了“白”帽不就是“皇”字嗎?于是便把他拉到內(nèi)室詳談。姚廣孝縱論古今,分析時局,精辟入理。朱棣聽得佩服之至、連連稱好,當(dāng)即向朱元璋請求把姚廣孝許給自己。
此后不久,姚廣孝便隨燕王來到北平(后改為北京),他名義上是住持慶壽寺,實際則經(jīng)常出入燕王府,成為燕王最重要的謀士和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