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得寸進(jìn)尺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7-27 16:27      字?jǐn)?shù):2307
    且說,高俅、林靈素一路快馬加鞭,當(dāng)追至江西鷹潭龍虎山地界時,二人才遠(yuǎn)遠(yuǎn)望見朝廷護(hù)送上官凝棺槨的長長隊伍。

    “林兄,您是咋的了,為何不策馬前行?”見林靈素吁的一聲,勒住了韁繩,高俅無比奇怪地詢問靈素。

    “此處乃悍匪出沒之地,天快黑了,以言行審慎而著稱的王珪大人不會讓眾人連夜趕路,而會選擇在“龍虎山”的道教驛館住宿、休整!

    “林兄是想等到晚上尋找小姐?”

    “蘇家乃名門望族,老爺把家族的名聲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倘若我們冒冒失失地去找小姐,將小姐為了嫁給上官均,竟然裝扮成御林軍士兵,且千里迢迢地一路跟隨在護(hù)送棺槨隊伍里的消息給透露出去,即使我們帶回蘇小姐,老爺也會生氣!

    “林兄的話雖說在理,但若小姐寧死不回,我們兄弟又將如何返京復(fù)命?”

    “不是還有我們的二老爺嗎?倘若我林靈素卜算無誤,榜眼上官均滯鄉(xiāng)的時間頂多不超半個月!

    高俅搖頭笑曰:“我看兄長是要把牛皮都給吹破了,不是同意榜眼為父守孝三年的時間嗎?皇上一言九鼎,哪會朝令夕改?”

    林靈素聳了聳肩膀,其內(nèi)心無比驕傲地輕聲笑道:“形勢比人強,你只管耐著性子等著看!

    “兄長告知原因,小弟洗耳恭聽!

    “沒什么好說的,到時便會一清二楚!

    高俅極其不快地輕聲嘟囔:“林兄真不夠意思,咱倆之間還隱藏秘密?”

    林靈素沒去理會高俅,而是拿出干糧細(xì)嚼慢咽。

    王珪做事歷來謹(jǐn)慎,他果然命令大家在龍虎山附近的道教驛館住宿安歇。

    御林軍的士兵和驛館的幫工小心翼翼地將上官凝的棺槨擺放在驛館大廳的正中央。

    上官均無比虔誠地?zé)、燃燭,祈禱、叩拜,而后跪在父親棺槨的一側(cè),以答謝道教人士的請香、點燭、化紙、祈福。

    “林兄怎么不進(jìn)去?若是小姐離開了驛館,又如何勸她返回京都?”

    林靈素用右手食指輕輕地戳了戳高俅的額頭,而后極其小心地細(xì)聲責(zé)備:“你嚷什么嚷?那么多的御林軍士兵,你知道誰是蘇小姐?”

    “光是躲在這旮旯之處有何用?我高俅不像你林靈素,要是勸不回蘇小姐,老爺定然不饒我!

    “你就動動腦子好不好?現(xiàn)在進(jìn)去一定壞事,只有等到子時過后。那個陪著上官均的士兵,肯定就是蘇小姐。”

    高俅似信非信。他抑制呼吸,耐心等待,果然看見小姐蘇軫。

    “林兄神也!” 林靈素趕緊用手摁住了高俅的嘴巴并微言斥責(zé):“你咋呼個啥?待所有的人睡著了,再讓小姐出來也不遲。”

    “驚動了上官均怎么辦?”高俅憂心如薰、焦心如焚。

    “不說話沒人當(dāng)你是啞巴!

    子時已過,林靈素將事先寫好的書信團成了個小圓球,然后悄悄地讓紙球滾到了小姐的身旁。

    蘇軫瞥了一眼紙球,又看了看上官均,見他依然沉浸在失去父親的萬分悲痛中,便大膽地拾起紙球,細(xì)瞅著信中內(nèi)容,隨即走出大廳。

    見小姐走出大廳,林靈素立刻拉著高俅走到了驛館的大門口。

    “小姐,高俅在這兒呢!

    “他是誰?你為何要帶個生人見我?” “小姐,他叫林靈素,是老爺新收的書童。”

    緊接著,高俅把小姐離家出走后蘇府發(fā)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蘇軫。

    “是我對不起你,你們二人還是回去吧,告訴我大哥,就說蘇軫必須在邵武和平住段時間,日后一定返回京城!

    林靈素一聽,連忙近前說道:“小姐,您我從未謀面,但我林靈素看得出來,小姐是個敢愛敢恨之人?尚〗隳脒^沒有,如今的榜眼失去了父親,哪有心思想男女之事?再說,上官均是有婦之夫!

    “你胡說些什么?我隨護(hù)送棺槨的隊伍一路南下,不是要和上官均聯(lián)姻成親,而是想借此機會入仰慕已久的和平書院深造學(xué)習(xí)!

    “您的解釋牽強附會,不過我已被小姐的執(zhí)著精神折服、感動,要是本道的掐算不差,那上官均不久之后定然北上,出使遼國!

    “你就吹吧!我大哥也真是的,誰做書童不好,偏要找個愛說大話的假道人。”

    蘇軫對林靈素沒有一絲的好感。

    林靈素并不介意小姐的嘲諷,而是聳聳肩膀,付之一笑。

    話說,時下皇帝不僅要為鼎新革故遭遇守舊勢力的空前反對而勞心苦思、寤寐不寧,他更為焦慮的還是大宋王朝即將面臨西夏、契丹的聯(lián)合進(jìn)犯和合力襲擾。

    神宗得報:西夏王國的梁太后已點集三十萬兵馬,傾巢出動,“赍百日食糧,攻沿邊五路”,屯軍榆林,準(zhǔn)備進(jìn)攻大宋王朝的慶州(今甘肅慶陽)城。

    “母后,國舅可有把握說服耶律洪基助我西夏王國一臂之力?”

    剛滿十歲的惠宗皇帝李秉常無比擔(dān)憂地輕聲問道。

    “皇上盡管放心,眼下,宋神宗在山西邊境增修堡壘的舉動引起了遼朝皇室和大臣們的極為不滿,遼帝耶律洪基欲借機要求宋帝重新劃界。依趙頊、王安石的脾氣,他們定然不許遼人重新劃界,而皇上的舅舅既有春秋時期晏嬰的計謀,也有戰(zhàn)國年代蘇秦的口才,再加上遼朝與宋廷的幾十年積怨,兩國似日月交食,夙世冤家,皇上何愁聯(lián)遼攻宋的大業(yè)不成?”

    小小年紀(jì)的夏惠宗半信半疑地點了點頭。

    惠宗是西夏的第三位皇帝。1067年,夏毅宗李諒祚突然病死,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一歲,毅宗之子李秉常以七歲稚齡承繼了西夏大統(tǒng)。

    年幼的李秉常雖說登上大位成為皇帝,可西夏王朝的軍政大權(quán)都牢牢地掌握在以梁太后為首的外戚手中。

    惠宗登基還不到三天,梁氏就任命其弟梁乙埋為宰相,他們一反毅宗所為,廢止?jié)h禮,恢復(fù)蕃俗。

    新帝年稚且生性軟弱,成了梁氏姐弟操縱的傀儡。

    梁太后把朝政大權(quán)全部委于梁乙埋,梁乙埋又安排他的子弟和親信擔(dān)任了西夏朝廷的各部門要職。梁乙埋與掌握兵權(quán)的親信都羅馬尾和梁太后的侍衛(wèi)罔萌訛三人,組成了新的母黨集團,牢牢地控制著西夏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同時他們還排斥異己,如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之弟嵬名浪遇在李諒祚時期曾主持朝政,擔(dān)任都統(tǒng)軍,精通兵法,熟諳邊事,因不附和梁氏姐弟,被乙埋罷官流放外地。

    梁氏母黨集團為了爭取黨項貴族的支持,還假借年幼皇帝的名義,向宋廷上表,請求恢復(fù)夏廷蕃儀,得到了宋廷的允許。

    可梁氏卻得寸進(jìn)尺,擅權(quán)妄為,連年向宋廷發(fā)動戰(zhàn)爭,企圖用戰(zhàn)爭的手段來提高自己的威信,以此向宋廷索取更多的封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