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評開封又論洛陽
作者:張常清      更新:2017-03-15 16:49      字?jǐn)?shù):3432
    16.1

    白天。開封。

    楊、仆二人換了馬,一路向邯鄲而去,又南下到了古代的殷都相州。二人看了看沒有趣味,就一路南下,過了黃河進入開封。

    開封也曾經(jīng)作為都城,開始于夏朝。從夏朝第七世帝杼遷都于開封算起,一直到第十二世胤,歷經(jīng)了六世約一百五十年時間。開封之名源于春秋時期,鄭國莊公選擇這里修筑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取名為“啟封”。戰(zhàn)國時期,魏惠王從晉安邑遷都開封,改稱大梁,成為戰(zhàn)國名都。秦滅魏后,在這里設(shè)置了碭郡。漢代景帝時,為避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東魏在開封設(shè)置梁州。北周滅北齊后改梁州為汴州。而今大唐設(shè)為開封縣。

    仆則。骸伴_封之龍當(dāng)是從伏牛山出東北分出沿黃河而東,經(jīng)登封、新密、中牟而來,此龍與曲阜為同一條龍,開封正建在龍腰上!

    楊筠松:“龍腰之力有時也勝過龍尾呀!”

    仆則。骸罢绽磉@里應(yīng)有龍脊隆起呀!”

    “你看,城北有湖,城中也有湖,那就是標(biāo)志呀!”

    仆則。骸半m有湖現(xiàn),但地脈太深,上不應(yīng)天星,下難得地氣。曠蕩無遮,八風(fēng)相射,更不要說它易受黃河之害,只怕后世會新城疊破城,死人疊死人!”

    楊筠松:“仆兄啊,它過去為都,從數(shù)上看,不久后它又將為都。仆兄,你看那云氣,只怕是又有二百年為都吶!就在八十年后!

    仆則。骸皸钚郑豢植痪镁蛯⒂邢葞煛锻票硤D》里十四象的征候出現(xiàn)了。”仆則巍有些悲涼地說。

    楊筠松接著大聲吟道:

    “朱李石劉郭,

    梁唐晉漢周,

    將來十五帝,

    擾亂五十秋。”

    仆則。骸疤煲庖玻瑪(shù)也!”

    楊筠松:“這里的地位難撼吶,你看,這里是華夏中州腹地,它西連秦蜀,北拒胡虜,東接大海,南控吳楚,命也,運也!”

    16.2

    白天。洛陽邙山。

    二人乘車西進,在北邙山腳下了車。

    仆則。骸皸钚,你看,這黃河灘上古墳累累,人們還真把這里當(dāng)做佳穴了!逼蛣t巍話含譏諷地說。

    楊筠松:“此皆源自那句話,‘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邙山因在洛陽之北,又稱北邙山,是秦嶺崤山余脈中間的一段,橫亙在黃河南岸、洛陽城北。邙山山川絢麗,風(fēng)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殯葬,所以邙山上有許多古代帝王的陵墓。邙山從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首選。上面有建都洛陽的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朝十幾個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總數(shù)在千座以上。

    楊、仆二人登上邙山,進入視野的是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墳包,這就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的墓冢。大的人物就有秦相呂不韋、蘇秦、賈誼、關(guān)羽、南朝陳后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漢獻帝、班超、杜甫、狄仁杰等。

    從時代來看,東部是曹魏、西晉的帝陵,依山為體,沒有封土層。西部是東漢、北魏陵區(qū),有地面封土。

    楊筠松不禁嘆道:“晉張載有《七哀詩》說,‘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云漢世主!!”

    仆則。骸澳隳钦f的是貴人們的,張籍《北邙行》可說的是平民:‘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車前齊唱薤露歌,高墳新起日峨峨。朝朝暮暮長送葬,洛陽城中人更多。千金立碑高百尺,終作誰家柱下石。山頭松柏半無主,地下白骨多于土。寒食家家送紙錢,鴟鳶作窠銜上樹。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

    16.3

    白天。黃河邊,漢光武帝劉秀原陵。

    二人信步觀覽,走到原陵。

    仆則巍感嘆道:“哎,也只有光武帝劉秀的‘枕河登山’墳還真葬在了天子穴上,雖無規(guī)模,但很有用,不知哪位先師點的?”

    楊筠松:“所以呀,光武帝之后大漢還有二百年劉家天下呀!”

    劉秀的原陵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蓊蔚肅穆。闕門巍峨,氣勢壯觀,神道寬闊,直達陵前,兩側(cè)石刻林立、碑碣參差。原陵陵園呈長方形,墓冢位于陵園正中,為夯土丘狀。可是,原陵的方向卻是面南背北。帝王活著時本應(yīng)該是這樣的坐姿,即使死后,這種姿勢也并沒有錯。但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即碑向著的是山,扭過頭來才見到河,這就是“枕河蹬山”的原陵,這在風(fēng)水里是不提倡的。

    16.4

    漢;蕦m。

    劉秀兒子,也就是后來的漢明帝總喜歡和他唱對臺戲。他若說西紅柿很甜,兒子肯定說苦。他若說太陽圓圓,兒子一定會說太陽方方。他讓兒子去追雞,兒子絕對去趕鴨。

    劉秀對這個兒子很沒有辦法,他生前早就看好了北邙是塊風(fēng)水寶地。于是在臨死前,劉秀召見兒子。

    劉秀:“父皇我命中缺水,我死后,千萬不可把我埋到北邙,你一定要把我埋到黃河底,以免我在升天之后,遭受干渴之苦!

    漢明帝看著老父親蒼老無色的臉,傷心不已。這么多年來,他總跟父親對著干。以后再想如此也沒有機會了,如果自己連父親最后的遺愿都不能順從,那他還是個人嗎?

    劉秀死后,他就命令天下能工巧匠大造棺木龍舟,把劉秀的尸體放進龍舟里,投放進洶涌的黃河之中。據(jù)說,劉秀的靈柩剛一落下去,黃河便立即改道向北流去,靈柩落下去的地方立即露成了干燥的河岸。于是,劉秀的墳就留在邙山與黃河之間了。

    劉秀天下初定后就想在北邙山與黃河之間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對負(fù)責(zé)修建陵園的竇融說:“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但從漢朝初年開始,皇陵建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制度,即使劉秀不想在自己的墳?zāi)股仙莩蘩速M,但終究逃不出傳統(tǒng)和后代的孝順。后來原陵被董卓挖掘,曹丕曾對此事評價說,原陵被挖,罪在漢明帝。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說,漢明帝將原陵建造得奢華無比,所以才招來了董卓的盜掘。

    “墳在得氣,不在于碑也!”楊筠松贊道。

    16.5

    白天。洛陽。

    楊、仆二人順洛河南進,入到洛陽盆地,一個巨大的平野展現(xiàn)在眼前。

    西南部是莽莽蒼蒼的秦嶺,延伸到洛陽境內(nèi)后,連接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從西、南兩面解開胸襟,把洛陽攬到懷中。伏牛山一支支脈西北出嵩山,西分出一支從東向西沿黃河從北面包圍這個盆地,稱為邙山,此為東邙山。隔洛河對面是西邙山,它從華山出脈向東延伸成崤山,也從北面包著這個盆地,緊鎖水口。而洛水、伊水兩大水環(huán)繞,也形成圍合水網(wǎng)。洛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南次低,其間大小河流呈扇形均勻輻射,像撒開的水網(wǎng)。盆地中的小山脈與河流分割,境內(nèi)形成洛寧盆地、宜陽盆地、嵩縣盆地、汝陽盆地、伊川盆地等多個小盆地,這些小盆地成了天然區(qū)劃,每個盆地都設(shè)置了一個縣。自古皆以為這里是天下之中,是風(fēng)水寶地,占盡了天下好風(fēng)水。

    洛陽城就建在盆地西面秦嶺張開雙手的胸口上,它西依大山,洛河在東面界氣,東望整個盆地,乃至中原沃野。

    楊筠松:“我們不能不佩服先師周公的眼光!

    仆則。骸捌渲故侵芄 

    楊筠松:“那仆兄給我數(shù)數(shù)洛陽的成都?xì)v史!

    仆則巍款款道來:“夏朝大禹建都陽城,后來遷到陽翟。陽城、陽翟均在嵩山東邊。夏王朝的第三個帝王太康建都斟鄩,也就是洛陽。第二個王朝商,這個經(jīng)常遷徙的商部族。在攻下夏都斟鄩之后,在夏都這里另建新都,史稱西亳。商朝盤庚東遷殷之后,實行雙都制,既有南都西亳城,又有北都殷城。

    周武王滅商后想在洛陽建都,把象征最高權(quán)力的九鼎遷到洛邑,并親到嵩山祭天。武王滅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鎬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輔佐代政。周公先后來到洛邑,經(jīng)過堪測,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營建工程。西周時期也實行的兩都制,法定的國都是鎬京,洛陽只作為陪都,它也存在了三百年。周幽王烽火戲諸候后被殺,西都鎬京被搶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廢西都而遷東都,史稱東周。東周在洛陽為都五百年。

    漢初,高祖劉邦定都洛陽。后來齊人劉敬和留侯張良勸他入都關(guān)中,此后,西漢便定都長安。漢光武皇帝劉秀攻下洛陽后,定洛陽為都城。史稱東漢。光武帝劉秀又經(jīng)過十多年的征戰(zhàn),完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東漢時期洛陽成為天下名都,歷二百年。漢獻帝之后,天下分崩離析,軍閥割據(jù),連年混戰(zhàn),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曹操最后掌握了東漢的大權(quán)。

    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魏王。曹操病死在洛陽,其子曹丕廢漢獻帝為公,自立為帝,改漢為魏,也定都洛陽,歷五十年。司馬炎繼晉王位,接著重演曹丕代漢的把戲,迫使曹奐讓位,自立為帝,史稱西晉。西晉仍然定都洛陽,也歷五十年。八王之亂后,北魏占領(lǐng)中原,統(tǒng)一北方,也遷都洛陽,歷四十年。

    隋朝煬帝即位后,楊廣親自來到洛陽,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認(rèn)為邙山之南,伊闕之北,瀍水之西,澗河之東是絕好的軍事要地,他決定在此營建東都城。調(diào)二百萬人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營建東都洛陽的工程,建成后,即速接六宮百官遷居洛陽。

    我大唐太宗皇帝下令修葺了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多次來洛陽處理政務(wù),并在洛陽宮居住。高宗永徽六年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把洛陽做了東都。武周也都洛陽十五年。今為我大唐東都!

    面對這河圖洛書的產(chǎn)出地,楊筠松算了一卦。

    楊筠松:“仆兄,從卦象云氣看,這里還將有短命王朝出現(xiàn),但從大象看來,這東都、西都?xì)膺\將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