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
作者:蘇慕      更新:2018-05-14 23:08      字?jǐn)?shù):990
    《主 食》

    高郵人在酒酣耳熱、三中全會(白酒、紅酒、啤酒)過后,還在胡吹神侃、不知所云時,掐著時間下班的服務(wù)員會推開門問主位上的客人:請問今天用什么主食。所謂:寧愿在家里餓的哭,出門不吃粥。粥是不會點(diǎn)的。蛋炒飯干巴塞噎的,須有湯有水才好。那就菜泡飯?玉如意?亦或是常來常往?

    菜泡飯在酒店叫菜泡飯,在百姓家里叫菜踏(音譯)飯。以前燒鍋灶的時候,中午多下來的青菜湯,配著大鍋里鏟下的鍋巴腳(音譯)子,因要用鏟子不住的碾踏,也許才叫菜踏飯吧。燒好了挑一勺熬好的光潔白潤的葷(豬)油,很有咬嚼。尤其冬天,冒雪頂雨回到家,把中午多下來的菜湯,肉鹵子,一股腦兒燴在一起,吃的那熱乎勁!身上的寒氣也逼出來了,朝被窩里一拱,視睡如歸!

    玉如意,也就是面疙瘩。在我的記憶中,反而是夏天吃的多,中午不做飯,韭菜佐湯,把和好的面用勺子一挖一個下鍋,一點(diǎn)技術(shù)含量沒有,想怎么挖,就怎么挖,又不要它好看,好吃就行。實在懶得怕動的,竟連面都不想揉,那就糊彩子,把碎米面用水一和,直接往鍋里順時針倒,用筷子或者鏟子不停在鍋里攪動,鍋一滾就吃,不像面疙瘩,要等它浮在水面上,才知道熟了,能吃了。也許就是這個疙瘩啰嗦的原因,今天的人才反稱其祥,取名玉如意吧!還有一種叫燙餅子,也是用碎米做的,不用蔬菜炸湯,下在粥鍋里,搓成圓,再用兩手掌一壓,就是一個餅子,下到粥鍋里帶到田頭,除草治蟲,晌午吃這個才熬飽。

    常來常往,就是高郵人都知道,都愛吃的陽春面。尤其是老少爺們,家里粥熬好了,配小菜,喝一天胃酸。牛奶雞蛋面包,開兩天洋葷,嘴里淡出個鳥來。站在面攤前,沒人招呼,自動自覺地把筷子放在面湯鍋里涮涮,攥在手里,巴巴地望著鍋里十來只搪瓷碗。吃慣了,下面的知道各人的口味。張大個子的,干拌。李小頭的,寬湯。做湯的時候心里有數(shù)的很。醬油、蝦籽、胡椒、葷油,切好的青椒絲、香菜、蔥花、蒜蓉,喜歡的就抓點(diǎn),不喜歡的不抓也不要緊。到底是什么把這幾種佐料調(diào)和成如此美味?有人說是醬油,下面的都把醬油買回來加蝦籽熬過了,生醬油變成熟醬油,沒有了生醬油的生澀。也有人說是高湯,高郵湖的魚蝦太鮮美了,熬出來的做底湯自然是與別處不同。也有人說高郵的面好,細(xì)細(xì)長長,吃到嘴里不呆板,綿綿久久,吃到肚里順溜溜。也許是取杜月笙的“人生須吃得三碗面”的寓意,人面,情面,場面。不管是人情場、生意場、做官場,喝了一頓酒,吃了一碗面,須得互相提攜,常來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