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散文(10至12篇)
作者:東方秀川      更新:2018-11-06 20:08      字?jǐn)?shù):5837
    蒙頂山隨想

    蒙頂山我去過多次,從年少時候初攀蒙頂,到成年后的多次登臨,蒙頂山給我留下的印象都很難忘。我至今還常憶大山的秀雅和蒼翠,回味山上的綠茶飄香,回憶那兒滿山的茶園和山中的古寺,還有那些古跡和名勝。我可以說:蒙頂山真不愧為雅之名山,蜀之名山哦!

    我最初登臨蒙頂時只有十多歲,那已是六十年代末期的事了。記得那時有一批成都知青在山上創(chuàng)業(yè),他們在蒙頂山上建了茶場,精心學(xué)會了生產(chǎn)技術(shù),他們辛勤地培育和管理了蒙頂山上的成百上千畝茶園,生產(chǎn)了各類品牌的蒙頂茶葉。也正是從那時起,已被歷史的歲月漸漸淡化的蒙頂山茶,其名聲又開始打響。我只所以年少時就登臨蒙頂,正是為了探望當(dāng)時下在那里的兩位親人,我的五爸和五嬸。我親眼目睹了那批知青的生產(chǎn)和生活,被他們的勤勞、樸實和熱情深深地感染過。而當(dāng)時的蒙頂風(fēng)光和遍及滿山的茶園,我也曾深深地眷戀過。

    成年以后我前后幾次去蒙頂山,這后來的情形大不同了,蒙頂山已成為蜀中旅游的一個亮點,也是四川旅游開發(fā)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我曾以主人家的身份接待過許多外地的客人,他們都是慕名前來,對蒙頂風(fēng)光及其所蘊藏的歷史文化都留下了贊譽之詞,而我確也更深地感悟到了這山的神奇,對這兒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和更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我都深深銘記住了。

    蒙頂山不僅風(fēng)景秀麗,又是蜀中最大的茶山。我攀登過蒙頂五峰,遍訪過山中的名勝古跡,聆聽過許多有關(guān)這山的傳奇故事。我喜歡蒙頂五峰的秀美,尤其喜歡峰巒之中古寺的幽雅,甘露的清冽,玉女的風(fēng)韻。在蒙頂山,諸多的名勝古跡都是這里歷史文化的見證,象禹王宮、皇茶園、吳理真石屋、茶史博物館、紅軍紀(jì)念館等,我都逐一拜訪過,那些傳奇故事我至今還記憶猶新,那可是這山的歷史。≌f它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那也是有史可考的。

    西漢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至今亦有碑文記載,祖師吳理真即甘露大師,應(yīng)是世界上第一位種植茶樹的人了。蒙頂山茶自唐代起開始?xì)q貢,直至清末。據(jù)說山頂皇茶園中的七株茶樹,就是為當(dāng)時的朝廷歲貢而專門培植的。那七株茶樹自唐以后的歷朝歷代都十分珍貴,神圣不可侵犯,長年由一只白虎守衛(wèi),可見是非常特別的了。但那一切終歸已成為歷史,現(xiàn)今我們?nèi)ッ身斏剑姷幕什鑸@已是山中的一個古跡,非常完整的保存在那里,而蒙頂山茶,早就已經(jīng)造福人類,萬民共享了。有一句歌謠說得好:“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币颜f明了今日蒙山茶在民間的普遍享用。

    蒙頂山真不愧為蜀中最大的茶山,這是我每次登臨蒙頂都感觸到的。我不僅喜歡這山的風(fēng)景,我更喜愛蒙頂山上成百上千畝的茶園。我喜歡飲蒙頂山茶,尤其是黃芽、甘露這類極品,那真是清香、甘淳到了極點。每次登臨蒙頂,我們都要在天蓋寺飲茶,那種感覺實在是悠閑自在的。而去蒙頂最好的季節(jié)也應(yīng)是春季,因為清明前后的茶都是新茶,春季是采摘香茗的最佳時期,而這時茶山的風(fēng)景也是最秀麗的。去蒙頂山,除了看山看景,最多的就是看茶園了,實際上這山上的茶園也是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那一望無際、漫山遍野的茶樹,實在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春季去蒙頂山,所有的茶樹都發(fā)出了新枝嫩芽,看上去真是郁郁蔥蔥、青翠欲滴。極目遠(yuǎn)望,蒙山頂上時而還有輕霧繚繞,那漫坡的茶樹經(jīng)過霧氣滋潤以后也就顯得十足的可愛,綠意更加濃了。有一首詩單說春季蒙頂山茶園,道是:“蒙頂茶園綠滿山,叢叢翠樹籠輕煙。春來猶見新芽嫩,采摘香茗莫等閑。”春季的蒙頂山茶園,實際就有這樣的意境。

    蒙頂山即有茶園的美麗,更有茶葉的聞名。雨城人稱蒙山茶為仙茶,這是不夸張的。有許多流傳至今的詩句,如:“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薄笆裢敛璺Q圣,蒙山味獨珍!薄扒倮镏勎O水,茶中故舊是蒙山!钡鹊龋家颜f明了蒙山茶葉的名貴和獨特。蒙頂山茶,的確蘊涵了豐富的茶文化。》踩ミ^蒙山的人,誰不贊美這兒香茗的清淳呢!

    是的,今天的蒙頂山已開始為國人所矚目,人們喜歡攀登蒙山,更喜歡在蒙頂飲茶。對許多旅游者來說,登臨蒙山,飲蒙頂茶,這種休閑的方式可謂最佳。蒙頂山的確是休閑娛樂極好的去處,尤其是那兒的茶文化史,現(xiàn)正吸引著更多的游人。我相信會有那樣的一天,蒙頂山定會名冠天下,享譽神州,這是由它的茶史文化所決定的。啊!蒙頂山,這個世界茶文明的發(fā)祥地,它將會贏得更多的國內(nèi)外朋友對它青睞,蒙頂山茶也必將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更多的國際友人所喜愛,這是不言而喻的。啊!蒙頂山喲,我要深深地祝福你。

    蜂桶寨隨筆

    出雨城雅安往西北行走約80公里,便到達(dá)一個風(fēng)景秀麗的地方,那就是蜂桶寨了。蜂桶寨地處四川所轄的寶興境內(nèi),在夾金山北段的東北坡,面積4萬多公頃。這里山勢崔巍,溝壑縱橫,溪流清澈,森林茂密。是各類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更是國寶大熊貓的棲息地帶。上個世紀(jì)九十年代,蜂桶寨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它開始受到世人關(guān)注,又因為國寶熊貓的緣由,它的聲名也就從此傳揚開來。

    說到蜂桶寨,人們自然要聯(lián)想到大熊貓,這對雨城人講是必然的,因為他們深情的愛著故鄉(xiāng)的土地,了解并熟知故鄉(xiāng)的風(fēng)物,當(dāng)然對蜂桶寨就更知曉了。盡管媒體的一貫報道是中國的熊貓在四川臥龍,外地人也似乎只知有臥龍而不知道有蜂桶寨,但千真萬確的事實卻是:中國發(fā)現(xiàn)大熊貓最早的地方,是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護(hù)區(qū)的鄧池溝,而夾金山脈北段的蜂桶寨一帶,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是大熊貓生活繁衍的區(qū)域了。如今在西蜀雨城還流傳著當(dāng)年阿爾芒.戴維發(fā)現(xiàn)大熊貓的動人故事,這故事的確感人肺腑,也是熊貓故鄉(xiāng)的歷史見證。

    十九世紀(jì)中葉,一個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來中國傳教,他走進(jìn)了寶興蜂桶寨的原始森林,在當(dāng)時的穆坪鄧池溝教堂居住下來。戴維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一生酷愛動植物研究,并長期在中國從事科研和傳教活動。1869年春季的一天,戴維離開教堂去深山里采集植物標(biāo)本,他去山村一個農(nóng)戶家里找水喝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奇怪的獸皮,這張獸皮黑白相間,戴維從未見過,使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問主人這種動物叫什么名字,主人告訴他叫“黑白熊”,說是這山里獵獲的。戴維斷定這種動物很可能是科學(xué)上一個有趣的新種,于是他決定捕捉一只活體的“黑白熊”進(jìn)行研究。

    1869年5月4日,這是戴維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因為那一天他發(fā)現(xiàn)并捕捉到一只“黑白熊”,地點就在鄧池溝教堂附近的山上。戴維將這只“黑白熊”關(guān)在木籠里飼養(yǎng)起來,觀察記錄它的生活習(xí)性,他認(rèn)定這是熊的一個新種,于是他滿懷希望要將“黑白熊”帶回法國,向世界推薦這個新的物種。

    后來,戴維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終于在法國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引起了轟動,他撰寫了多篇“黑白熊”的研究資料,他的論文在法國一家很有影響的自然歷史研究雜志上發(fā)表,并將“黑白熊”最后命名為“貓熊”,譯成中文后即“大熊貓”,一直沿用至今。據(jù)說他捕捉的那只大熊貓在運往法國的途中不幸去世,戴維將它的皮毛制成標(biāo)本帶回法國,至今還保存在法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內(nèi)。

    戴維的傳奇故事是感人的、生動的,這故事雖然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了,但它卻為故鄉(xiāng)的土地罩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而作為國之嬌子的大熊貓也在蜂桶寨的深山密林中世世代代繁衍下來,它受到了許多國際友人的青睞和喜愛,成為和平和友誼的象征。從上世紀(jì)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國家先后從四川雅安調(diào)出的大熊貓就有136只,其中有18只作為國禮由中國政府贈送給世界上許多國家,大熊貓已成為中外的友好使者。

    近幾年來,雨城在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的同時已打出了大熊貓這張牌,國家投資在雅安碧峰峽建成了全球面積最大的大熊貓研究基地,四川臥龍和蜂桶寨的大熊貓已陸續(xù)遷址到碧峰峽新家,開始了它們新的生活。中國各大媒體正聚焦雨城,世界各國正注目雨城,大熊貓不僅是雨城雅安的一張王牌,更是中國旅游的一張王牌。正如一位專家所說:中國旅游有三張王牌,長城、兵馬俑和大熊貓。而大熊貓這張牌,則為四川乃至雨城贏得了光彩。

    大熊貓是中國之嬌子,四川之嬌子,也是雨城雅安的嬌子,它的確為我們這座城市帶來了生機,為雨城雅安的生態(tài)旅游注入了活力。非但如此,它還是眾多的文化名人歌詠創(chuàng)作的題材。2003年春天,一部以拍攝大熊貓的故事為主題的電視劇《國色天嬌》問世了,這部電視劇講述了熊貓的發(fā)現(xiàn)者阿爾芒.戴維在追尋他的事業(yè)的過程中,與5個女人的情感經(jīng)歷,故事不僅演繹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并且表現(xiàn)了中法人民的深厚情誼。劇中拍攝了許多精彩的畫面,包括蜂桶寨自然保護(hù)區(qū)的原始風(fēng)光、民族風(fēng)情和人見人愛的大熊貓,這個劇就是在雨城和寶興的蜂桶寨拍攝的。劇中的知名演員有美國人卡爾,他飾演阿爾芒.戴維;有國內(nèi)目前的實力派演員,劉蓓、史可、金巧巧等,她們都分別飾演了不同的角色。

    正是在那個時節(jié),這些倍受觀眾喜愛的演員來到了雨城,走進(jìn)了蜂桶寨的大森林里,他們是沖著那個神奇的地方去的,更是沖著可愛的大熊貓去的。他們熱愛中國,熱愛四川,熱愛雨城,熱愛熊貓,也深情的愛著蜂桶寨那片美麗的土地。我記得在雨城舉行的開機儀式典禮上,演員史可就真摯地表達(dá)了那份情意,她那激情高亢的聲音是那樣感人,至今想來還那么清晰。

    是的,蜂桶寨的確是神奇美麗的!說它神奇,是因為它繁衍生息了動物之中的珍貴物種大熊貓,而它的美麗,卻飽含了自然山水的那種神韻。今天,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的蜂桶寨,已被列為生態(tài)旅游的一個景點,它將在略加包裝后迎來更多的中外游客,在未來的日子里,尤其在電視連續(xù)劇《國色天嬌》播出以后,蜂桶寨的知名度會進(jìn)一步提高,我想它定然會與臥龍齊名,成為世人注目的焦點。

    我真為故鄉(xiāng)擁有蜂桶寨這片土地而倍感自豪,我更相信蜂桶寨一定會有美好的前景,它的聲名將永遠(yuǎn)和大熊貓連在一起,人們會永遠(yuǎn)記住它的。

    女媧傳奇與西蜀雨城

    有關(guān)女媧的傳奇故事,我知道一些,那都是從中國的古典書籍中讀到的。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偉大女神,她的堅強、勇敢、智慧和神奇,使人們從內(nèi)心敬仰、愛戴她。女媧補天的動人故事更是流傳了若干個世紀(jì),至今仍然家喻戶曉,令人喜愛。在我讀過的古典著作中,有三部書以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講述了女媧,那就是《山海經(jīng)》,《紅樓夢》和《封神演義》。

    《山海經(jīng)》對女媧的記敘比較詳盡,獨立成篇,稱女媧是捏泥造人,煉石補天的始祖神。其書云:女媧是華族傳說中的人類之母,當(dāng)宇宙由混沌而漸漸變得清晰時,天上只有日月星辰,地上只有草木山川,世間寂靜又荒涼。大神女媧從亙古中醒來,她在天地間行走,覺得孤寂和無聊。她來到波光粼粼的大湖邊,見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湖水里,心里隨之一動。女媧蹲下身去,伸手抓一把濕潤的泥土,仿照自己的模樣,**出一個個小東西。這些小東西們一著地即有了靈性,蹦跳嬉鬧,圍著她打轉(zhuǎn)。女媧不歇手的捏著、揉著,捏出了許多的小東西,直到累得頭暈?zāi)垦K磐J。她管這些小東西叫人,他們有男有女,繁衍生息,延續(xù)了一代又一代。

    再一種說法是:宇宙開辟之初,天下還沒有人類,只有伏羲和女媧兄妹倆居住在昆侖山上,兩兄妹感到萬般寂聊,覺得世界應(yīng)有生命的延續(xù),萬物更需要人去管理,于是商議想結(jié)為夫妻。他們登上昆侖山巔,向天默默祈禱,然后兩人結(jié)成眷屬。女媧和伏羲結(jié)合后繁衍了人類,成為人類始祖,以后便有了亙古及今的人類社會。

    至于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最早的文字記錄,大概也應(yīng)是《山海經(jīng)》了,在今天看來仍是最完整最生動的!渡胶=(jīng)》云:女媧造人后一向太平無事,忽一日發(fā)生天地大沖撞,繼而天地大殘毀。巨大的震蕩使地面爆裂塌陷,烈焰從地心迸發(fā)出來,焚毀森林。天上崩開巨大裂口,暴雨傾盆而至,洪水沖毀田園、房屋,漂走山嶺,億萬生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女媧聞天下生民呼天求助之聲,心中頓生憐憫,她發(fā)下宏愿要拯救蒼生,于是降落塵埃,殺水妖黑龍平息水患,接著進(jìn)行規(guī)模宏大的補天工程。女媧赴四方拔取蘆柴,搬至天的裂口下面堆積起來,高于天齊,然后去各處采集紅、黃、黑、白、青五種顏色的石子放在柴堆上面,趁昆侖山森林大火還未熄滅,從那里抽出一棵帶火的大樹點燃蘆柴,頓時烈焰雄雄,照亮了宇宙。五色彩石在火爐中被煉得通紅,漸漸的,石塊溶化了,石漿流淌在天的裂縫中。待到蘆柴成灰,天空就變得青碧一色,裂縫沒有了,狂暴的風(fēng)雨也停了下來,洪水慢慢退去。這時女媧才感到真的累了,她已經(jīng)用盡了氣力,于是她躺下了,躺在了日月星辰之下,從此再沒有起來。

    在中國的古典名著《紅樓夢》和《封神演義》中,開卷就有對女媧的記敘,只不過作家是站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角度,用神話的手法把女媧這一女神形象寫進(jìn)作品,使其更加具有傳奇色彩!都t樓夢》開篇說:女媧煉石補天之時,在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寬二十四丈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她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此石自經(jīng)鍛煉之后,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后來被一僧一道攜入紅塵,引登彼岸,此石便在賈府投胎,在那個“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去走了一遭,了卻了紅塵中那一幕幕的悲喜情緣。曹雪芹這一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實在是恰到好處的。

    《封神演義》中未談及女媧補天之事,但作家許仲琳卻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女媧的傳奇故事。大意是:女媧娘娘三月十五日誕辰那天,商紂王駕臨女媧宮降香,三千鐵騎保駕,滿朝文武隨行。天子離輦,上大殿,香焚爐中,文武隨班拜賀。忽一陣狂風(fēng)卷起幔帳,現(xiàn)出女媧圣像,容貌端麗,瑞彩翩躚,國色天姿,婉然如生。紂王一見,神魂飄蕩,陡起淫心。自思: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縱有三宮六院,卻無這等艷色。遂命取來文房四寶,在行宮粉壁之上作詩一首曰:“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yuǎn)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艷,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常樂侍君王。”女媧見到此詩,十分生氣,知紂王貪色而褻瀆圣明,她就派千年狐貍精下凡,化作美女蘇妲己,迷惑紂王,惑亂君心,斷送了他的錦繡江山。后來周武王伐紂,商朝就滅亡了。

    中國古典書籍對女媧的描寫生動詳實,有很強的感染力,其實已說明古時人們對大神女媧的崇拜,女媧這一神話形象,若干年來都是人們所喜愛的。而至迄今,西蜀雨城人對女媧的敬重和推崇就更特別,這一遠(yuǎn)古的女神早已是人們心中的偶像,這不是沒有原因的。雨城之為雨城是因為這里自古就有“漏天”之說,而“漏天”之說則使人們最易聯(lián)想到女媧娘娘的傳奇故事。女媧補天可能在雨城這個地方,盡管那是神話,無從考證,但在雨城人心中卻始終堅信了這點。今天在這座城市,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仍是大家喜歡的話題,這故事已為雨城罩上了一層神奇色彩,人們喜歡談及女媧,更希望這一神話的文化內(nèi)涵能夠提升雨城形象。我想,女媧文化最終還要擴(kuò)大影響,其表現(xiàn)形式也會多樣,它將為雨城的旅游事業(yè)作出貢獻(xiàn),這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