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家臘月咸肉香
作者:大爺姓楊      更新:2020-02-22 17:36      字?jǐn)?shù):2172
    記憶廚房系列

    記憶中的柴米油鹽,炊煙里的農(nóng)家往事,風(fēng)雨中的生活感悟,餐桌上的百姓人生。          ——題記

    農(nóng)家臘月咸肉香

    小時候,一過“小雪”,鄉(xiāng)鄰們就爭相開始腌咸肉了。

    不知道這個習(xí)俗始于何時,但是我想還是跟以前的年景有關(guān)。以前絕大多數(shù)農(nóng)人的生活條件都很貧寒,“三月不知肉味”應(yīng)該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都要腌點咸肉過年。

    有錢的殺一條豬,賣一部分肉,剩下的自己家腌制了,咸肉可以一直吃到來年端午;沒錢的也得腌制個三五塊肉,自家過年和正月里招待客人用。且不說“莫道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就算不是豐年,樸實的農(nóng)人也會在過年的時候讓自家的飯桌咸肉飄香的。

    揚州一帶的咸肉雖然也是臘月腌制,但是與川、贛等地的臘肉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臘肉腌制大都使用花椒,且腌制好以后用煙熏,所以看起來黑糊糊的,吃起來煙火味很重。

    揚州地區(qū)的人們腌制咸肉只用鹽,無需煙熏火烤。從小看母親腌咸肉,慢慢的我也知道了程序:新鮮的豬肉分割成兩斤一塊大小,先用精鹽均勻抹擦一遍,疊放在陶瓷缸里,靜置兩天后,上下層掉個個,繼續(xù)靜置兩天;第五天的時候,根據(jù)比例調(diào)配好鹽開水,放涼后,將肉浸入,上面壓上石頭,防止肉漂;浸泡滿一周,撈出肉塊,用開水過一下,掛在太陽下風(fēng)吹日曬。

    此時,最好持續(xù)一周都是大晴天,那么一周后,農(nóng)家小院里就滿是咸肉香了。

    不過工序看似簡單,一些火候拿捏不好,咸肉的香味就會有千差萬別:首先肉塊不宜太大,因為太大的話肉就會腌不透也曬不透,不但吃起來口感不好,味道不香,如果儲存不當(dāng),咸肉還會從里面變質(zhì);其次,鹽的用量要有講究,一般按照百斤肉5斤鹽的標(biāo)準(zhǔn),這樣腌制出來的咸肉咸度適中。如果鹽少了,咸肉的香味與口感都會打折扣,還不易保存;如果鹽多了,吃的時候要事先浸泡很久,肉質(zhì)也老;第三就是浸泡一周撈出來曬之前一定要過一遍開水,因為這么一來咸肉的水分容易收干,還容易出味。如果這個程序偷懶省掉了,咸肉的香味可是會打折的喲;第四就是曬的時間了,用農(nóng)村老輩人的說法叫“七個大太陽”剛剛好,因為鄉(xiāng)下風(fēng)大,太陽無遮擋,如果曬夠了七天大太陽還懶得收,咸肉可就曬老了。

    如果碰上陰雨天怎么辦呢?那也得掛在通風(fēng)的走廊上,一到晴天立刻掛到太陽下。

    咸肉腌制好了,香味襲人,可是該怎么吃呢?

    百度了一下家常咸肉的吃法就有11萬多條的答案,顯然,善于烹飪的中國人對于咸肉的吃法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過在我的記憶里,家里慣常用的方法無非是蒸咸肉、紅燒咸肉、咸肉燒青菜、咸肉燒河蚌、茨菇青蒜炒咸肉等等。

    蒸咸肉最好選三花肥兩花瘦的五花肉,開水焯一下,洗凈,然后切成薄薄的肉片,碼放在碗里,再倒上料酒、菜籽油、生抽、蔥段、姜片各少許,放進(jìn)電飯鍋的蒸籠里,摁下煮飯鍵,米飯好時咸肉飄香。

    蒸咸肉是那人最愛的一道菜,每每回來,事先都要問有沒有蒸咸肉。今年夏天小人回國,我為了讓她感受家鄉(xiāng)味,特意將保存在冰箱的一點咸肉拿出來蒸了。那人一進(jìn)門就使勁嗅:“咦,怎么是蒸咸肉的味道?”

    “真是饞貓鼻子尖!”

    “你不是說家里沒有咸肉了嗎?”

    “我要不騙你,毛毛回來就吃不到了!”

    小人大笑,說她爹咸肉控。

    爺爺在的時候,因為牙不好,所以爺爺喜歡將咸肉煨的爛爛的,再加點青菜半燒半燴,維生素有了,脂肪也夠了,湯汁濃郁,咸肉入口即化,真的非常好吃。以至于爺爺都走了十四年多了,那人還惦記說:“爹爹燒的青菜咸肉真好吃!”

    冬天的揚州,茨菇可以說是咸肉的黃金搭檔之一:茨菇切片,青蒜切段,咸肉切成薄片,將油鍋燒熱,放入咸肉片和姜絲煸炒出油,再放入茨菇片,加水煸炒至八成熟,倒入青蒜翻炒片刻,加入生抽拌勻出鍋,下酒下飯,都是美味。

    咸肉跟茨菇紅燒是最家常的一道菜了,這里的茨菇最好選用個頭很小的那種,因為無須改刀,肉味還容易進(jìn)去。先將咸肉切成小塊,與蔥姜一起放入油鍋煸炒,加入料酒少許,待咸肉煸炒出油,加入茨菇略微翻炒,放入老抽適量,加水沒過肉和茨菇,大火燒開后加入冰糖適量,改小火慢燉一小時,根據(jù)咸淡程度決定是否加鹽,再大火收汁,烹點香醋調(diào)出鮮味,出鍋裝盤。這么做出來的咸肉甜咸可口,香而不膩,茨菇糯糯的,帶著肉香。

    咸肉燒河蚌可是個技術(shù)活,難就難在對河蚌的處理上。在燒之前,要將蚌肉的邊緣用木棒均勻敲打一遍,否則做出來的河蚌咬不動。敲打過的河蚌先煨熟,然后連湯汁一起倒入煸好的咸肉塊中,加老抽大火燒開,再加入冰糖適量小火慢燉,待肉和河蚌都燉爛后,大火收汁。這道菜上桌后,往往河蚌會先被吃光,因為滲透了咸肉香的河蚌格外鮮美。

    除了紅燒,咸肉河蚌也可以清燉。清燉的做法比紅燒簡單,小火慢燉至兩者都爛熟即可。

    我以前沒有處理過河蚌,所以自父親走后,我們過年就沒有吃過河蚌燒肉了!我記住的,只是父親制作這道菜的過程!

    咸肉的吃法還有很多,比如飯店里常見的有咸肉蒸百葉、咸肉冬瓜湯等,只可惜那些咸肉的做法與本文描述的不一樣,吃不出咸肉香。因為那些咸肉都是超市里買來的,商家的做法是將鮮肉埋在鹽堆里,既不用曬太陽,也不會變質(zhì)。因此,這些沒有經(jīng)過太陽曬的咸肉不香、太咸、肉質(zhì)板硬、賣相也對不起觀眾,所以我從不買。

    要想吃出記憶里的咸肉味,咱還真不能偷懶,就得老老實實按照祖輩們流傳下來的方法,選上好的五花肉,先抹精鹽,再泡鹽水,然后過開水,曬太陽,直到曬的滿院飄香。

    只是現(xiàn)在氣候變暖,腌制咸肉的時間要往后了,以前是“小雪”過后,現(xiàn)在得在“大雪”時節(jié)。

    楊甦于揚州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