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贅李家
作者:
雪原 更新:2023-01-08 08:56 字數(shù):3458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為確保明王朝的長治久安,他想方設法地要加強皇室本身的硬核力量,其具體的辦法就是分封諸子為各地藩王。他把宗室二十六人封為藩王,分駐北部邊境和全國各個戰(zhàn)略要地。朱元璋曾說:“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wèi)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zhèn)諸國!
從全國來看,這些封藩主要有兩類:一是內(nèi)城腹里,二是邊陲塞外。受封諸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王府,設置官屬,其身份典雅、地位高貴前所未有,公侯大臣要去見親王時都得伏地相求,盡心竭誠。
明朝初年,每一個藩王除食糧萬石以外,還有軍事指揮的權力。藩王于王府設親王護衛(wèi)指揮使司,轄軍三護衛(wèi)。護衛(wèi)甲士少者有幾千,多者都上萬。九位塞王(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皆有擔負防御蒙古貴族侵擾的重任,所以護衛(wèi)甲士尤多。北平的皇四子燕王朱棣竟然擁兵10萬,就是盤踞在北邊大寧的皇十七子寧王朱權也是“帶甲八萬,革車六千”。
他們在邊塞負責筑城屯田、訓將練兵、巡視要害、督造軍械。寧王、燕王曾多次出塞征戰(zhàn),打敗蒙元殘余勢力的武裝、軍隊,尤被明太祖重視,軍中大將皆受其節(jié)制。甚至特詔二王軍中小事可自斷,大事才向朝廷報告。尤其是燕王朱棣,由于功績卓著,朱元璋令其“節(jié)制沿邊士馬”,其身份崇高,地位獨尊,皆為諸親王望塵莫及。
藩王勢力的擴大、膨脹,勢必對中央政權構(gòu)成了極大威脅。在朱元璋大封諸王的時候,時任平遙縣訓導處的葉伯巨就亳不容氣地嚴厲指出,藩王勢力過重,數(shù)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時再想削奪諸藩,恐怕會釀成漢代“七國之紛”、西晉“八王之亂”的歷史悲劇。他提醒朱元璋“節(jié)其都邑之制,減其衛(wèi)兵,限其疆土”。可是朱元璋不但聽不進葉伯巨的忠言相勸,反而將其下獄囚死。
明太祖朱元璋不僅分封諸子為藩王,而且在其成法中有一條是關于“靖難”規(guī)定的。朱元璋治國時,恐重臣篡權奪位,允許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cè)的非凡權利,他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cè)!焙髞淼闹扉匆源藶橛桑庚R泰、黃子澄為奸臣、內(nèi)賊,須撻伐、誅討,并聲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故而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cè),靖國難”。不過太祖的成法里面還有一條明文規(guī)定,那就是皇帝必須先召喚藩王,藩王才能起兵靖難,且成功鏟除奸臣后必須在五日之內(nèi)離開京城,否則視為犯上作亂。所以“清君側(cè),靖國難”不過是朱棣想要奪取皇位的一個托辭和借口而已。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明太祖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因生性“穎慧好學,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寵信、喜愛,朱元璋稱贊他“而誠純孝,顧不忘我乎。”不過,對于這位“仁柔少斷”的皇太孫將來繼任大明帝位,朱元璋并不是十分滿意,曾一度打算更換,后因翰林學士劉三吾的極力勸諫,他才打消了更換的念頭。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朱標奉命巡撫陜西,巡視歸來后,獻陜西地圖,隨即病倒。直到次年四月因病去世。關于朱標到底生了什么病,史料方面僅僅提及了“風寒之癥”四字,再無其他疾病記載。
“風寒之癥”這個理由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你卻找不到一點破綻,因為在古代醫(yī)療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風寒之癥”實在是可大可小。如果不嚴重,對于一個壯年男人,抗一抗也就過去了;可一旦嚴重,且引起其他疾病,那么導致一位壯年男性死亡,也不是不可能。所以,“風寒之癥”這個理由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是毫無破綻。
朱標年僅三十八歲逝世并不是沒有跡象和先兆。在病逝八個月前,朱標奉命視察陜西之時就感到身體不適了,但卻并沒有把它當回事兒。一回皇城,朱標就像朱元璋闡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并給出了相應的處理意見。但是,轉(zhuǎn)折點就在朱元璋讓朱標去審理罪囚的這一件事上。
朱標一向仁德,所以,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他不會采用任何重刑。
由于朱標生病,朱元璋命吏部尚書詹徽輔助他審理案情。詹徽卻在朱標不知道的情況下判了囚犯重刑,得知此事的朱標立即找到父皇闡明緣由。并且竭力諫言:立國應該以仁為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刑法來解決的。朱標沒有想到的是一向?qū)檺圩约旱母富示尤粰M臉,勃然大怒,認為太子朱標僭越,想要替代自己治理江山。
沒成想,在病中的朱標見到父親發(fā)火十分驚恐,病情愈加嚴重,終于,在四個月之后默然離世。朱標在臨死之前還不忘將兒子叫到床邊上,直言是吏部的詹徽害了自己。其實,明眼人都聽得出來這是在埋怨朱元璋濫用刑罰來著。朱標死后,朱元璋自己是痛心疾首,但是,他永遠也不會認為害死太子的罪魁禍首就是自己。只是時常在朝臣面前感慨太子的早逝和自己的悲痛難過。其實,朱標的過早去世,那是有原因可考的。
當開國功臣李善長因為與胡惟庸有牽扯時,朱元璋又開始動了殺心。朱標知道之后,隨即跑到朱元璋面前盡力求情,還說朱元璋濫殺功臣。這次,朱元璋果然再次暴跳如雷,要打朱標。不過,這次朱元璋終于知道自己要給太子朱標講些大道理了。事發(fā)第二天,朱元璋先用荊棘條打了朱標一下,見朱標不好受,朱元璋又將荊棘條上的刺都去除后,才交到了朱標手中。
之后,朱元璋這才告訴朱標,是因為自己在為朱標的日后除刺,只有除了刺的荊條,你拿著才不會那么疼。這明顯就是告訴朱標,我這么做也是為了讓你當皇帝能更輕松的呀,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而朱標卻說做皇帝要是仁德仁善,那臣民也就不會有逆反之心了。朱元璋聽到太子又和自己頂嘴,自然氣就不打一處來,抓起東西就向太子朱標砸了過去。
此后沒幾天,朱標就死了。所以,我們說朱元璋雖然疼愛自己的兒子朱標,實際上,他才是害死朱標的真正兇手。正是他的鐵腕手段和無數(shù)次的打罵,才讓政見與自己不合、本就膽小懦弱的朱標患上心理疾病,從而過早地離開人世。
盡管宣布朱允炆為皇太孫,可朱元璋對朱允炆的繼位仍放心不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病故,廟號太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為帝。臨終前,朱元璋立下遺詔,“皇太孫朱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nèi)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可在任命了一些人為朱允炆輔佐大臣之時,又暗地里給了駙馬梅殷一道圣旨。
朱允炆即位,是為明惠帝,改元建文。盡管有朱元璋的遺詔,不許諸王“入臨、會葬”,但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師南京(今江蘇南京)。朱允炆聞訊后,立刻派人持敕阻止,令朱棣即刻返回自己的藩地北平(今北京),對此,朱棣十分不悅。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軍抵金陵,江山易主,靖難之役結(jié)束。戰(zhàn)爭雖然停止,而與此相關的歷史卻在不斷向前發(fā)展。燕王進京后,宮中突起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說建文帝是自覺自愿地投入宮中大火而被活活燒死,或人云:建文帝由地道脫亡,落發(fā)為僧,云游天下,還有傳說他于正統(tǒng)之朝入居宮中,還見過兒子朱文圭,壽年而終;又有一說,建文帝逃至東南亞,鄭和下西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而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確考,成為大明王朝史上的一大懸案。
然,在這場爭奪皇權的殘酷廝殺之中,翰林院編修吳言信卻不知所終,那么,他究竟去了哪里?結(jié)果又是怎樣?作為與建文帝朱允炆關系最為親密和最為要好的朝廷官員,后人似乎更加相信的是吳言信與建文帝一起逃離了明都金陵城。
吳言信,字,子欣,于1372年12月出生在福建邵武東關的一戶漁民家庭里。
父親吳正達雖說是個風里來雨里去的打魚漢子,可他的觀點、見地卻要比一般的讀書人還長遠了許多,故而,吳言信8歲那年就走進了員外李云民創(chuàng)辦的私塾學校。
這李云民不但是邵武東關的首富,而且極具善心,可謂菩薩心腸,尤其是對吳言信,李員外不但減免了他的上學費用,還要讓自己8歲的千金與他同坐。
李云民雖說家財萬貫,可前三房的太太皆不爭氣,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又娶了一房,就恰在李云民五十歲的那一年,四房終于為他生了個女兒,取名,芍紅。然而,即便是個不帶柄的女嬰,他李云民也是喜不自勝,興高采烈。
哪曾想,吳正達因長年累月的晚上捕魚,他的肺部被松光的黑煙給熏壞了,四十來歲的他就落下了支氣管炎的這種孬病,從此再也無法下河捕魚,萬般無奈之下,正達只好將捕魚的鸕鶿和工具便宜賣給了他人,以維持眼前的生活費用。
吳言信在家排行老四,他上有三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而母親尤氏為了老四兒子的前程考慮,她極力勸說病中的丈夫,答應讓老四言信過繼給東關的員外李云民。
李云民得知后,既高興又極其嚴肅地保證道:“正達兄弟大可放心,你的兒子還姓吳,到了適當?shù)哪挲g我會讓你的子欣入贅李家,我們以后那可就是一家人了!
李云民說到做到,他不但照顧好了吳正達一家,還讓吳言信和女兒李芍紅走進了閩贛著名的和平書院。在此期間他們還結(jié)交了和平坎下的著名畫家——上官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