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共謀不軌
作者:
雪原 更新:2023-01-08 08:43 字數(shù):2882
見李芍紅傷心得抽抽噎噎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黃少萍趕忙笑道:“就別難過了,既然你那么在乎自己的未婚夫,那就應該相信他,支持他,可別再惹他不高興,否則,我黃少萍還就真的要和你芍紅姐姐搶夫君了!
李芍紅深嘆道:“嗯,少萍妹妹說得在理,皆是姐姐我太愛吳言信的原因,故而才會專門挑刺,想著法子激怒他!
“姐姐就等著看吧!我就相信吳大哥,日后他一定會科舉高中的!
李芍紅對著黃少萍連連點頭,而后含淚說道:“相信,姐姐當然相信,若上京科考,他吳言信就一定能夠進士及第!
誰知黃少萍話鋒一轉,又深深嘆曰:“其實嘛,姐姐的擔心也不無道理,現(xiàn)在的明太祖是傾向心學,那心學社的人便風光無限,這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萬一哪天明太祖又轉而偏向了程朱理學,那心學社的人不就都要受罪、遭殃了么,歷史上還真不乏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你看看,妹妹說來說去又和我李芍紅說的是一個道道了,不過我現(xiàn)在沒有前一下那么難受,正因為吳言信特別優(yōu)秀,才會有這么多的人關心、愛護。”
黃少萍緊接著又大聲朗笑道:“如此說來姐姐還是放心不下,真就認為妹妹少萍的心里還是想著他吳大哥……
“沒有的事,姐姐現(xiàn)在就是懷疑誰,那也都不會懷疑你少萍妹妹!
黃少萍隨即湊近李芍紅的耳旁,輕聲細語:“怎么了,現(xiàn)在就不認為妹妹是要和姐姐搶老公的了。”
李芍紅默無聲息地點了點頭。
“你們兩個女人還要不要臉,羞不羞呀?竟然明目張膽地嚷著要和對方搶老公!鄙瞎俨_半開著玩笑譏諷道。
此時,院長黃明和吳言信一起從邵武府衙剛剛回來,聽了伯達的這番話語后,他極為認真地詢問道:“是你們姐妹在爭老公?又是哪個俊生這么有魅力,讓兩位秀女如此傾心地愛慕他?”
上官伯達朝著近旁一聲不吭的吳言信努了努嘴。
黃明會意,隨即笑著說道:“這不奇怪,好男人嘛,是個女人都會喜歡,不過人是有抑制力的,子欣十歲那年就過繼到了李家,李家對他有再造之恩,他與芍紅結秦晉之好,乃天經(jīng)地義,是理所應當!
黃明的這一番話既是說給女兒聽的,也是說給李芍紅聽的,當然,對吳言信的警示作用還更大。
黃明和吳言信是專門送宋濂一行到邵武的。在邵武知府劉連成的精心安排下,“心學社”一行人只是做了短暫的停留,便坐上三馬大蓬馬車向著建陽考亭的方向一路跑去。
就在和平來邵武的大路上,方孝孺和吳言信講了許多許多,他不但說到自己的老師宋濂,還談及了自己的好朋友姚廣孝。吳言信對姚廣孝極為興趣,暗想:他是一個出家的和尚,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而且在醫(yī)學方面的造詣還更深,他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可謂是無所不能的奇?zhèn)b異士……對此,方孝孺承諾道:一有機會就讓吳言信去見見他。
吳言信好奇道:“既然姚廣孝如此厲害,他又可否算到‘心學’、‘理學’誰更盛強?,以后的結果又會是怎樣?”
“當然有算過,他說:將‘心學’、‘理學’設定為兩個具有對立關系的不同概念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兩者同教同宗,他們是方法殊途,本體同歸,沒有必要爭得你死我活!
吳言信驚訝詢問:“既然是方法殊途,本體同歸,那又何必搞得冰炭不洽、水火不容?”
方孝孺搖了搖頭道:“是目前形勢的需要,此次去建陽,那也只是做做樣子,考亭書院是理學大師朱熹一手創(chuàng)辦的書院,對‘程朱理學’,那信奉的人還是占多數(shù),只要是上面能夠交差、應付,誰又會跟程朱理學過不去?”
聽方孝孺這么一說,吳言信倒是松了一口氣,他斜視了一下黃明院長和宋濂先生,見二人還是津津有味地不斷談論,吳言信就恨不得將真實的原因告訴給院長。
好不容易才等到宋濂一行人上了劉連成知府給他們準備好的三馬大蓬車。黃明奇怪地笑言道:“子欣和方先生很是投緣,像似有說不完的貼心話!
吳言信也隨即微微笑語:“您院長和宋濂先生不也是如此嗎?”
“可否說說你的看法?”
吳言信點了點頭,道:“當然可以。”
于是,吳言信將方孝孺的原話一字不漏地告訴了黃明院長。
“這就是當官的大學問!凡是都要留個余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先前的看法也是有些問題的,其實讓你們學生更早地參與‘心學’、‘理學’的研討、辯論,學生才不會感到過分的恐懼和害怕。不過,日后若是進士及第,可別學著方先生人前是一個樣,人后又是一個樣!
吳言信對此摸不著北,他正想詢問原因,卻見院長搖頭嘆氣。
正如姚廣孝對方孝孺所說的那樣,宋濂在建陽考亭并沒有過分地為難考亭書院的院長朱自生,而是大談特談“心學”和“理學”共同點,相同處,只因宋太公在兩個書院的做法完全不同,為此,朱自生感激涕零,臨別時,他還特意贈送了老祖宗朱熹留下來的一臺廣東肇慶端硯給宋濂。
可是宋濂回去后沒過多久,就因其長孫宋慎與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牽扯并被誅殺,他與家族成員也為此一起被貶至四川茂州,心學和理學的較量也因此而告一段落。
胡惟庸案又稱胡黨之獄,簡稱胡獄,為明初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其事皆由六部分理,后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作為顧問,由此,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黨集團的領袖李善長推薦其同鄉(xiāng)兼姻親胡惟庸擔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余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譬如人家劉伯溫(劉基),曾輔佐朱元璋,立下過汗馬功勞,但由于他與淮西朋黨集團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明朝開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劉劉伯溫僅封為誠意伯,歲祿只有240石。而李善長則功封韓國公,歲祿4000石。翌年,劉伯溫告老還鄉(xiāng)。然而,由于他曾對朱元璋說過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話語,故而深受胡的嫉恨,被解雇革去歲祿。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生病,胡惟庸派醫(yī)生前去看望,但劉伯溫服藥后不久便一命歸西。
當然,排斥異己還不是胡惟庸一案的關鍵所在。事實上,胡案的癥結在于——他為人過于獨斷專行,許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請示匯報,就擅自加以處理。這自然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深感宰相專權、皇權旁落的迫切危機。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其舊宅井里涌出醴泉,此為祥瑞,并借此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太監(jiān)云奇緊拉住韁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tài)嚴重,立即返回,登上宮城時,發(fā)現(xiàn)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墻道都藏有士兵。朱元璋大怒,于是,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當天處死胡惟庸、陳寧等人。同時藉辭窮追其友好,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勛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余人,史稱胡惟庸案。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fā)李存義與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謀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衛(wèi)指揮林賢通倭事發(fā),經(jīng)審訊得知,是受胡惟庸的暗中指使。李善長為了大興土木,向信國公湯和借用衛(wèi)卒300名。湯和暗中向朱元璋報告。朱元璋頒敕李善長以“元勛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殺。陸仲亨的家奴告發(fā)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謀不軌”。然而經(jīng)歷史學家的考證,并沒有太監(jiān)拉韁繩從而阻止朱元璋進入胡家這一回事。云奇也僅僅是正史給捏造出來的一個虛假的人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