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記住
經(jīng)典:有志者的困局——重讀汪曾祺的《徙》
新聞來源:愛讀文學(xué)網(wǎng) 發(fā)表時間:2016-02-17 11:16:50 發(fā)表人:admin

 

王干

 

 

 

  一

  《徙》寫的是一場困局。

  汪曾祺的小說沖淡,很少濃烈,《徙》似乎有點濃,但不烈。這種濃,表現(xiàn)在他反復(fù)寫同一種命運和人生格局:高北溟、高雪兩代人相似的命運,同樣的人生格局,為展翅騰飛而身陷困局,終不能拔身而出。

  有論者將汪曾祺歸于鄉(xiāng)土作家的行列,其實汪曾祺主要寫的是市井人物,而且基本是縣城的市井。他真正可歸入鄉(xiāng)土的小說大約有兩篇,一篇是《受戒》,一篇是《大淖記事》。但《大淖記事》的大淖,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鄉(xiāng)村大淖,而是縣城邊上的一個湖,用今天的話說,是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而且《大淖記事》一半的篇幅,比如關(guān)于錫匠的生活,也多半與市井文化有關(guān),不是純粹意義的鄉(xiāng)村。將汪曾祺歸于鄉(xiāng)土,或許與他師從沈從文有關(guān)。

  有趣的是,汪曾祺的兩篇鄉(xiāng)土小說,描寫的都是愛情,因而美麗飄逸、意境悠揚。而他在描寫市井人物時,常常呈現(xiàn)的是市井人物的困惑、困頓、困厄。早期的《異秉》是汪曾祺非常喜愛和器重的一部作品。這部寫于1948年的小說,應(yīng)該是汪曾祺的少作,時過32年之后,他又將小說重新寫一遍。他為什么如此重視這樣一部作品?《異秉》寫的是市井底層人物的困局,幾個小人物對自己前途的無望,最后解手的細節(jié)既可笑,又悲涼。而《歲寒三友》里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三個人物在“歲寒”的困境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相濡以沫的古典人文情懷,正是對困局的抗爭!蛾愋∈帧防锏哪行越由抨愋∈炙烙诜敲,正是市井小人物困之極致。

  《徙》描寫的不是市井人物,用我們的話說,是三個知識分子。但這三個知識分子不是坐而論道的學(xué)者型或?qū)W究型書生,而是熱愛生活的普通市民。談甓漁、高北溟、高雪,三個人分屬三個時代的三種知識分子類型,皆帶著濃郁的日常生活氣息,高雪甚至有時尚人物的氣息。汪曾祺筆下的市井人物常常帶著文人氣,《鑒賞家》里的葉三,《歲寒三友》里的三友,都帶著一股被推崇的文人氣;而他描寫文人也離不開市井的氛圍,充滿了煙火氣;蛟S這正是汪曾祺小說能夠不同凡響、不拘一格的原因。汪曾祺筆下的人物被讀者喜愛,不是他們的命運有多傳奇,而是人物身上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內(nèi)涵。

  《徙》寫了一群有志者,他們都曾滿懷理想,都曾心比天高,但最終在時代和社會的限制下,難逃命運的悲劇。小說主要寫高北溟父女的人生悲劇。這悲劇來源于他們的志向遠大、心高氣盛。高北溟,名鵬,字北溟,姓名顯然取自于莊子的《逍遙游》。高北溟勤奮好學(xué),受教于當?shù)孛麕熣勱稘O,本望來期在科舉中一展身手,沒想到民國廢除了科舉。高北溟壯志難酬,又不善交際,只能讀個“簡師”(速成師范),然后在小學(xué)、中學(xué)教書勉強為生。高北溟壯志難酬,就把希望寄托在小女兒高雪身上。高雪繼承了高北溟的清高。三個知識分子生活的背景是市井社會,而且他們常常為生活所困。談甓漁滿懷詩人之夢,但死后文集難以出版;高北溟心氣極高,但無奈和市井之人相處,屢屢受挫;高雪更是心存高遠,但家境貧寒,也同為時代所限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最終患了憂郁癥,郁郁寡歡,年少病亡。

  姐姐高冰面對死去的妹妹,說出了主題:“妹妹,你想飛,你沒有飛出去呀!”

  飛不出去,是人生最大的困惑,也是最大的悲劇。

  父女兩人,一場困局,校歌依舊,悲情難去。

  二

  《徙》寫了人物與時代的關(guān)系。

  一般人看來,汪曾祺是閑云野鶴,琴棋書畫,遠離政治的漩渦,遠離時代的風云。其實不然,汪曾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雖然沒有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但絕非遠離時代不食人間煙火之人,他對時代的關(guān)注、對政治的關(guān)注其實一點兒也不淡漠,只不過是用灰蛇草線的方式來表達!夺恪肥峭粼魃僖姷谋憩F(xiàn)時代變幻、歷史滄桑的作品,而它是通過人物的命運來體現(xiàn)的!夺恪废群髮懥巳齻人物,這三個人物的命運,是三個片段,也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縮影。三個人物,有點像老舍《茶館》里的三幕戲,暗示著時代的變遷、歷史的動蕩。

  談甓漁是個名士,參加科舉卻累考不中,只中過舉人,后來就索性淡泊功名,做詩人,教學(xué)生。因為教學(xué)得法,倒也培養(yǎng)了不少學(xué)生,有的學(xué)生中了進士,因而談甓漁在當?shù)孛曪@赫,以致蓋起了院落,人稱談家門樓,品望很高。小說里有一個細節(jié),很能體現(xiàn)談甓漁的性格,“他愛吃螃蟹,可是自己不會剝,得由家里人把蟹肉剝好,又裝回蟹殼里,原樣擺成一個完整的螃蟹。兩個螃蟹能吃三四個小時,熱了涼,涼了又熱。他一邊吃蟹,一邊喝酒,一邊看書。他沒有架子,沒大沒小,無分貴賤,三教九流,販夫走卒,都談得來,是個很通達的人”。談甓漁作為老一代文人在舊時代獲得的尊重,顯示了當時當?shù)厣鐣匚纳兴嚨膫鹘y(tǒng)與舊文化格局下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

  而談甓漁的學(xué)生高北溟就沒有談甓漁那么幸運了,雖然他勤奮用功,認真學(xué)習,而且在十六歲時就中了秀才,本希望有鯤鵬展翅之日,然而時不我待,高北溟中秀才的第二年,朝廷廢了科舉。這對高北溟的打擊可謂巨大,因為在封建時代,科舉是年輕人求取功名的唯一路徑,也是知識分子唯一的救命稻草。小說沒有寫廢科舉對高北溟的重創(chuàng),而是寫縣城里增添了幾個瘋子,“有人投河跳井,有人跑到明倫堂去痛哭”。最悲劇的就是“哭圣人”徐呆子,因為廢除科舉,參考多年未中的他“到大街上去背誦他的八股窗稿。穿著油膩的長衫,趿著破鞋,一邊走,一邊念。隨著文氣的起承轉(zhuǎn)合,步履忽快忽慢;詞句的抑揚頓挫,聲音時高時低。念到曾經(jīng)業(yè)師濃圈密點的得意之處,搖頭晃腦,昂首向天,面帶微笑,如醉如癡,仿佛大街上沒有一個人,天地間只有他的字字珠璣的好文章。一直念到兩頰緋紅,雙眼出火,口沫橫飛,聲嘶氣竭。長歌當哭,其聲冤苦。街上人給他這種舉動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哭圣人’”。

  1905年,清廷廢除了科舉,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汪曾祺小說里沒有出現(xiàn)辛亥革命字樣,也沒有寫滿清王朝的垮臺,但高北溟的命運轉(zhuǎn)折由此可見一斑。一心想建功立業(yè)的高北溟被迫終止仕途以后,只能當小學(xué)老師,之后當上了中學(xué)老師,有過短暫的好日子,但很快又被人取代,重新陷入困局。高北溟希望自己像莊子《逍遙游》里的鯤鵬一樣展翅自由飛翔的夢想破滅以后,并不心甘,他把自己的理想間接地傳遞給自己的女兒高雪。

  高北溟有兩個女兒,一個叫高冰,一個叫高雪。冰雪之高潔,無疑是高北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宣言,他通過女兒的名字來傳遞他的人生境界。有趣的是,兩個女兒有著寶釵黛玉式的差異:高冰懂事自律,高雪則任性而詩性。高雪可謂繼承了父親的鯤鵬之志,姐姐小學(xué)畢業(yè)之后考了女子師范,她卻要上高中,考大學(xué),還要到北平上大學(xué)。但是,在她讀完師范,準備繼續(xù)考大學(xué)的時候,“七七事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她所向往的大學(xué),都遷到四川、云南。日本人占領(lǐng)了江南,本縣外出的交通斷了。她想冒險通過敵占區(qū),往云南、四川去。全家人都激烈反對。她只好在這個小城里困著。”

  這一困,困至她生命的最后。和父親一樣,高雪最終也沒有能夠走出小城,沒有像鯤鵬一樣乘風萬里,而是身陷小城,心在天外。雖然高雪結(jié)婚了,且丈夫?qū)λ鲪塾屑樱歉哐┫蛲牟粌H僅是夫妻恩恩愛愛的小日子,她要一飛沖天。但時代無形的牢籠折了她的羽翼,她最后只能得憂郁癥而死。憂郁癥這個名詞,是進入現(xiàn)代社會才出現(xiàn)的,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一心尋找新的生活狀態(tài)的高雪,配上了這個新名詞。

  高北溟的困厄在于科舉的廢除,高雪的困惑則源于時代的亂局,日本侵華戰(zhàn)爭造成的動蕩毀了高雪的騰飛之夢。在高雪憂郁而死后,高北溟曾自責:“怪我!怪我!怪我!”豈能怪哪個人,“心高命薄”是姐姐高冰對高雪的評價,也是有志者常有的命運。

  命是什么?時代也。

  三

  《徙》還寫了師生情緣。

  汪曾祺在審美觀念上,帶有鮮明的道家思想!夺恪凤@然受到莊子《逍遙游》的影響,那個神仙一樣不會數(shù)錢只會喝酒寫詩的談甓漁,正是道家精神的化身。同時汪曾祺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尊師重教的精神,在這篇小說里就通過人物命運得到了尤其充分的體現(xiàn)。

  在另一種意義上,《徙》還是一篇寫教育的小說。小說里寫的最多的就是上學(xué)和教學(xué)的事情。小說開頭就是一首校歌,五小的校歌,由校歌帶出了作者高北溟,由高北溟帶出了他的老師談甓漁,由談甓漁又帶出了高北溟的教學(xué)故事,接著女學(xué)生高雪登場。高雪故事的核心就是夢想到北平上大學(xué)而未能如愿,婚姻也被耽擱下來,長期待字閨中,之后高北溟的學(xué)生汪厚基上門向高雪求婚,伴隨高雪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小說里寫得最感人的是師生情緣,高北溟幼時受到老師談甓漁的厚愛,中了秀才,談甓漁考慮到高家經(jīng)濟拮據(jù),免收高北溟的學(xué)費,給了高北溟巨大的支持。高北溟在老師談甓漁去世之后,先是花一百大洋購下談甓漁的詩稿,然后省吃儉用,準備將詩稿刻印出來,甚至女兒外出求學(xué)沒有錢,他也不肯動用這一筆存款。

  汪厚基則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恩。和高北溟一樣,汪厚基也是老師喜歡的學(xué)生。他天資聰明,成績優(yōu)秀,但實用主義的家庭讓他學(xué)了中醫(yī)。汪厚基的理想不像高雪那樣是往外飛,他的理想是愛高雪。這是對師恩的另一種回報,也是愛戴老師的另一種方式。從小說里看得出來,汪厚基的愛是無私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博愛,是近乎柏拉圖式的愛。他遲遲不婚,終于等來高雪,但高雪心不在小家庭,不在卿卿我我、兒女情長。汪厚基也無怨無悔,一直伺候高雪到臨終。高雪去世以后,汪厚基如失了魂一樣,整日坐在高雪的墓前。高雪臨死前,對汪厚基說:“厚基,你真好!”這讓人想起《紅樓夢》里林黛玉臨死前說的話,“寶玉,你好……”。不過林黛玉是愛怨交加,高雪是愛意中包含愧意。她被汪厚基的愛情所融化、感動,同時為自己的心氣高遠連累汪厚基有所愧疚。汪厚基為愛所癡,高雪則為理想所癡,不同的癡迷,同樣的困局。

  汪曾祺小說一直以客觀冷靜著稱。他始終與小說中的人物保持著足夠的距離,在描寫人物悲劇命運的時候,也保持著冷靜,有時甚至是冷幽默。在《陳小手》最后,團長揮搶打死了為自己太太接生的陳小手,令人發(fā)指,但汪曾祺卻不動聲色,結(jié)尾寫道:“他感到挺委屈”。不過在《徙》中,汪曾祺的文筆時有溢情之處,甚至在敘述語言上也帶著某種傾向。一般說來,汪曾祺在小說中對人物總是直呼其名,這也是小說的一般常識,但在敘述到高北溟去五小教學(xué)這一段時,他卻破例稱高北溟為“高先生”,而且之后直接稱高北溟的太太為高師母。也就是說,作家完全站在人物的視角上進行敘述了,這對老到的小說家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為什么?

  因為汪曾祺在縣立“五小”念過書,“五小”是汪曾祺的母校。那首由玻璃一樣脆亮的童音唱出來的校歌,是汪曾祺唱過無數(shù)遍的童年記憶。因而汪曾祺寫這篇小說時,是帶著追憶緬懷的情緒的。汪曾祺小說中的人物常有生活原型,尤其是那些以高郵為背景的市井小說,人物的姓名也常常與生活中一樣。當然,小說仍是虛構(gòu)的產(chǎn)物,不是純粹的紀實。根據(jù)現(xiàn)在掌握的資料,高北溟、高冰、高雪實有其人,連沈石君其人也確有。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教汪曾祺語文的有好幾位老師,高北溟先生是影響汪曾祺較大的一位。汪曾祺自小學(xué)五年級至初中二年級的國文,都是高先生教的。在高北溟任教的那幾年,汪曾祺的作文幾乎每次都是“甲上”!夺恪肥窃诩o實基礎(chǔ)上的敘述,是汪曾祺回望故鄉(xiāng)、回望歷史的感慨之作,也是汪曾祺的謝師之作。

  小說中有一段寫到高北溟在課本之外,還自選教材。這一段話,完全是非小說的敘述。在羅列一大段古今中外名著之后,汪曾祺的敘述居然是這樣的:“這種做法,在當時的初中國文教員中極為少見。他選的文章看來有一個標準: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這些文章有一個貫串性的思想傾向,這種傾向大體上可以歸結(jié)為:人道主義”。如果這種筆法出現(xiàn)在王蒙的小說里,讀者一點也不奇怪,出現(xiàn)在汪曾祺的小說里,則頗為意外。按照汪曾祺自己的說法,該是“矯情”了。矯情是北京方言,含有自作多情、多愁善感、做作等多重含義。但不難看出,汪曾祺對這樣一個虛構(gòu)而又實際存在的高北溟傾注了怎樣的感情。

  汪曾祺在晚年標稱自己的創(chuàng)作是抒情的人道主義,那屬于創(chuàng)作談的范疇,而在小說里公然談?wù)撊说乐髁x的問題,在《徙》里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這篇小說里,汪曾祺不僅找到了文學(xué)的啟蒙老師,還找到自己文學(xué)觀念的源泉——人道主義。

  可以說,《徙》里高北溟聰明靈慧的學(xué)生汪厚基,其實帶著在“五小”讀書期間的汪曾祺的影子。當時汪曾祺在“五小”就是像汪厚基一樣優(yōu)秀的人才。和高雪、汪厚基不同的是,汪曾祺飛了出去,從北溟奔赴南溟,他一生多遷徙,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歷經(jīng)江陰、昆明、上海、江西、北京、張家口多地,所以,他對遷徙、流動有著切身的感受。

  小說里,高北溟感師恩,終身回報。汪曾祺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除了家鄉(xiāng)高北溟這樣一些啟蒙老師外,沈從文先生也是汪曾祺的恩師,汪曾祺寫沈從文的文章達十六篇之多,情真意切,赤子之心。汪曾祺對高北溟的最好回報,就是《徙》這篇小說。《徙》會流芳下去,高北溟也會流芳下去。

  四

  《徙》寫出了小說的旋律美。

  中國文章的傳統(tǒng)是講究韻律美、節(jié)奏美、旋律美,但由于中國的小說來自于話本,往往滿足于講故事,對文氣不是很講究!夺恪肥且黄啬c蕩氣、旋律優(yōu)美的小說。小說首先從一首校歌開始,花了很多的篇幅,完整地抄錄了校歌,之后校歌反復(fù)出現(xiàn)在小說的各個節(jié)點上,或高昂清脆,或低沉憂郁,強化了小說的情緒,也增強了小說的節(jié)奏感。小說一唱三嘆,寫出了有志者的困與郁。在語言的選擇上,汪曾祺也苦心營造出一種與人物和時代相適應(yīng)的文體,這就是文白相間、古今兼?zhèn)涞拿駠娘L,在小說的局部還出現(xiàn)駢體文。這在汪曾祺小說里也是少見的,一方面顯出了作者的國學(xué)功力,另一方面和人物的身份、命運也息息相關(guān)。

  值得注意的是,小說在有限的篇幅里,還運用了復(fù)調(diào)的結(jié)構(gòu)旋律。這復(fù)調(diào)是通過兩段引文來體現(xiàn)的,兩段文字皆出于高北溟之手,一是他為五小寫的校歌:

  西挹神山爽氣,

  東來鄰寺疏鐘……

  另一段是高北溟為自家書寫的對聯(lián):

  辛夸高嶺桂

  未徙北溟鵬

  校歌由玻璃般脆亮的孩子們唱出,是有志者的宣言,是“無男無女教育同”的平等理想,是“乘風破浪”的少年憧憬;而對聯(lián)巧妙地嵌入高北溟的姓名和字,當然也嵌入了他的命運,“辛夸”和“未徙”是高北溟和高雪的現(xiàn)實寫照。校歌和對聯(lián)的交替出現(xiàn),寫出了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前者有志,后者困局。暗喻,又是寫實。好小說都會在寫實中透出暗喻。